罗马帝国衰落后,宗教人员的授权长期掌握在世俗君主手中。世俗君主利用教职权,卖神职,
把它封给忠诚的下属和家庭成员,或者用各种手段把所辖教区作为自己的,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君主领内出现了大量具有一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教区和修道院,逐渐形成了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些现象导致罗马教廷的财产损失,道德声望和威望的下降,教皇对宗教事务的控制也受到了挑战。与此同时,君主授职也导致了领内教区的腐败。因此,11世纪后,西欧出现了克吕尼运动,主张提高教皇的地位和控制力,反对教区世俗化。
[img]685481' />
作为克吕尼的改革派,格列高利七世教皇在任期早期就试图实施改革,并由当时的枢机主教团和神圣罗马帝国授权。当然,格列高里也明白,如果神圣罗马帝国继续干预教皇选举,他的改革将无法完成。1056年,6岁的亨利四世登上王位,有机会出现。1059年4月13日,罗马教廷颁布了著名的教皇选举法,规定封建领主不再有权干预教皇选举,任命红衣主教团。1075年,教皇发布了《教皇法令》(27条),具体阐述了教皇的地位和权力,如声称“只有教皇有权任免主教”;“只有教皇有权制定新法律”;“所有君主都应该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除皇帝”;“教皇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忠诚的誓言”,甚至宣布“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不和罗马教会和谐的人不能被视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指控他们的统治者”;“教皇永不受审判”等等。当德国局势不稳定时,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德国教会主教的权利,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所有世俗政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命令亨利四世放弃在德国任命教会主教的权利,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所有世俗政权,甚至可以免除皇帝。在这方面,亨利四世继续任命主教,并最终召集德国主教会议宣布废除教皇对抗。亨利四世国王与教皇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势不可挡。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想剥夺亨利所有的自主权。
[img]685482' />
于是格列高利七世发布了一项法令,废墟德皇亨利四世,革除了他的教籍,解除了臣民对他的忠诚誓言。与此同时,一些以公爵鲁道夫为首的德国独立诸侯声称,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宽恕,他们将不承认他的君主地位。教皇不仅要求德国人反对亨利,还要在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 亨利不得不面对萨克森人的复叛和国内的克吕尼运动,他被解雇为众矢之的。
卡诺莎羞辱的原因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