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史乱以来,朝廷奖励大量安史降将和平叛功臣为节度使,各自支兵割据,不听中央号令,历史上称之为“藩镇”。唐德宗继位后,决心砍平藩镇。
[img]686172[/img]
781年,成德节使李宝臣死亡。他的儿子李维岳要求继承(当时大多数藩镇都是由父子兄弟继承的,朝廷无能为力),唐德宗拒绝了。因此,李维岳与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镇合作谋反。
(元和方镇图,大概体验一下吧。淄青在山东,山南东道在湖北,重庆)
淄青正对淮西节,使李希烈大军迅速被包围;山南东道孤独,朝廷平定;李维岳被下属王武军杀害投降。不到一年,四镇只剩下淄青和魏博。
[img]686173' />
然而,唐德宗对成德所属八州一分为三,导致朱涛和王武军不满,他们打算完全继承成德。于是他们勾结淄青,成德反水,四人分别称王。次年秋天,南线主力李希烈再次造反,自称兴旺(后称楚帝)。
唐德宗发泾原军东征,但赏赐菲薄,泾原军造反,唐德宗出逃。泾原军群龙无首,于是在北京设立了“恩养”的检校太尉朱巴(朱巴当初是幽州的节度使,但为了表示忠诚,他亲自入朝,把军事交给了朱涛,朱涛反手清理了朱巴的亲信,让他想回幽州却回不去)为秦帝。有一段时间,中国大地上除了一个大唐皇帝,还有四个王,两个皇帝,可谓热闹非凡。这就是所谓的“泾原兵变”。
[img]686174[/img]
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只能致力于收复长安,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的罪行,不再有经略河北的意义。
揭秘:历史上朱巴的混乱[泾原兵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