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恢复教籍,保住皇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顿内部,平息以鲁道夫为首的诸侯反对派。曾经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格列高利七世意识到情况发生了变化,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开除其教籍。亨利再次宣布废墟教皇,任命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后带领军队南下进入罗马(1084年),准备用武力洗去“卡诺莎的耻辱”。亨利四世成功占领罗马,伪教皇克莱芒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img]685475[/img]
格列高利七世弃城南逃萨来诺,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助。吉斯卡尔欣然从命。诺曼人确实赶走了亨利四世,但他们同时抢劫了罗马。萨莱诺(1085年)在孤独中死于意大利南部的格列高利七世。亨利四世很快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叛乱,继任教皇维克托三世和帝国诸侯一起攻击亨利。亨利四世于1105年被推翻并被囚禁。后来,亨利逃到列日,死在那里,新教皇帕斯卡二世命令不要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
[img]685476[/img]
教皇与国王之间的权力之争还没有结束,双方的继承人仍然各不相让,斗争持续了十多年。1122年,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国王在德意志西部的沃尔姆斯城签署了沃尔姆斯协议:皇帝无权直接任命德国主教,但当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时,由教士自己选举;主教的政治权力由皇帝授予,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神圣罗马帝国的至高无上是罗马城的教皇,皇帝成为第二人物。
[img]685477' />
卡诺莎的羞辱生动地展示了欧洲社会政治和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直到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才出现,但它对人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卡诺莎羞辱后发生了什么?它对世界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