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月26日,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秩序支持的新国波兰达成和解,并签署了著名的《德波不侵犯条约》。双方承诺在10年内不侵犯对方,并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领土争议。
[img]678236[/img]
1772年,德国前身普鲁士~1795年,他与俄罗斯和奥地利合作,将波兰分为亡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独立性不可避免地剥夺了德国普鲁士继承的既得利益。因此,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落后以来,他们开始相互竞争,处于“敌对”状态。
直到1月26日《德波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敌对”状态才被取消。然而,这一取消还没有实现太久。该条约要求波兰与德国和平相处10年。结果,德国首相希特勒于1939年9月1日袭击波兰,占领华沙城。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东方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波兰条约一样,期限为10年,要求双方在条约生效期内不发生武装冲突,争议谈判桌。
[img]678237[/img]
苏联的条约仍然没有带来“10年的和平”。从历史发展的结局来看,它的命运与波兰手中的“同路同归”。
1941年6月22日,在百万德国士兵开坦克碾压苏德边境的背景下,希特勒无情践踏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经常毫不犹豫地撕毁“相互不侵犯条约”。军事迷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意撕毁了相互不侵犯的条约。国家之间的条约就像“废纸”。
然而,就是这样一张废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英国、美国、中国、法国和苏联为代表的战胜国仍然热衷于签署各种条约。典型的是联合国共同宣言、 雅尔塔协议。
[img]678238[/img]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最本质的核心小袁认为,条约来自于条约的“本质”——在权力平等的情况下,条约遵守,代表秩序。在权力不平等的情况下,条约将被撕毁,代表混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战争的废墟上,以英国、美国、中国、法国和苏联为代表的大国都需要培养自己的道德和利益,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和平的前提。
在我们的共同期望中,我们的联合国共同宣言建立了一个由英国、美国、中国、法国和苏联主持的超级谈判桌,将世界带向和平。
同时,这张桌子产生的条约,依靠背后的五个巨无霸,有能力约束全世界的行为。正是这种能力使我们的世界保持了基本的和平。此时此刻,条约不再被任意撕毁。它代表了秩序和“世界正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条约被肆意撕毁,为什么各国都愿意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