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在大唐西南边境地区,曾经有一个对唐朝至关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南诏。尽管如此,南诏国最初是在唐朝的支持下建立的。然而,它与唐朝有着相当微妙的关系。可以说两者有恩有缘,有和有战。特别是在双方的几次战役中,南诏国竟然把唐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南诏后来屈服于大唐呢?
@ 回顾南诏建国300年,它与唐朝的矛盾和战争从未停止过。例如,他们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7501875年)之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末年。当时因为大唐朝对南诏私占滇池有些不满,派将军在仲通率8万大唐军进攻。南诏呢?南诏呢?立即正式宣布离开唐朝,成为吐蕃的附属国,与吐蕃军队合作,将唐军击败西洱河(即洱海地区)。此外,据史料记载,这场战争相当悲惨——“士卒死者6万人,仲通只以身免”。随后,它成功地利用了大唐爆发安史之乱的战略机遇,成功地夺取了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
[img]676782[/img]
第二次战争第二次战争829年,当时南诏国的权臣王直接带兵攻打西川,成功打下成都外城。直到他再次与唐朝签订了不侵扰条约,他才撤军。从那以后,天宝13年(754年)的6月,大唐王朝终于受不了了,于是派皇史李宓率领7万大军再次进取南诏,即第三次对南诏的战斗爆发。南诏呢?南诏呢?采用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战略战术。就在唐军筋疲力尽、瘟疫流行的时候,突出了奇兵。在回到大唐军队的路上,他们把所有的网都杀死了。即使是最后,连大唐御史·李宓也被俘虏了。当然,也有人说他投河自杀了。
然而,毕竟,古人说得很好,“风水轮流转,这是真的”。唐朝的运气并不总是那么糟糕,最后,它又开始运作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南诏国大历十四年(779年),国王阁逻凤去世,然后他的孙子异牟就位了。随后,10月左右,南诏和吐蕃再次联合20万军队进入唐朝西川,并试图夺取成都。
但恰逢大唐此时的活力已逐渐恢复,军队战斗力超强。@ 唐德宗李适只派将军李生率领5000名精兵,击败南诏和吐蕃联军,斩首6000级。吐蕃国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高兴,他竟然将惨败罪归咎于南诏,并取消了双方的合作关系。显然,新任南诏国王异牟寻立即对吐蕃国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因此,经过反复思考,他最终选择再次隶属于唐朝,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南诏多次打败唐朝?为什么它成为唐朝的附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