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唐代【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位有效的宰相,一位是“尚书左仆射”方玄龄,另一位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当时唐朝开国后不久,他们讨论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人们称他们为“房子和杜”。
《老唐书·方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时,方玄龄总能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方法,但往往无法做出决定。此时,唐太宗必须把杜如晦请来。杜如晦一来,稍加分析问题,立即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方法。房子,杜两个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谋划策,一个善于做出决定,叫做“房谋杜断”当时看来,房、杜两人同心协力,合作得很协调,人们称赞他们“笙清同音,只有房与杜”。

故 事

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杜如晦任秦王府兵曹参军,很快就调任了陕州长史。当时,许多王府的工作人员被调任为地方官员,李世民非常担心。方玄龄说:“别人没什么可惜的,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大王要经营四方,一定要有他。于是李世民立即上奏请求杜如晦成为自己王府的官员。杜如晦和方玄龄经常跟随李世民征伐,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军队里有很多事情,杜如晦拿到手,立即分析决策,非常快。李世民常派房玄龄入宫演奏,高祖感叹道:“玄龄为我儿演奏,虽然远隔千里,却仿佛与世民面谈。玄武门的变化,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参与了策划。他们秘密进出秦王府,帮助李世民下定决心,提出建议,杀死李建成王子、齐王李元吉,最终让李世民成为皇帝。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他对他们说:“作为仆人,你应该广泛搜索人才,按照人才授予官职。这是宰相的职责。最近听说你每天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辞诉,怎么能帮我找到才华呢?于是下令:“尚书左右丞负责尚书省的具体事务,只有需要上演的大事,才能由左右仆射处理。“房玄龄对政事了如指掌,又有文才,日夜辛勤工作,怕出错。他运用宽厚公平的法律。他和杜如晦一起选拔士人,不遗余力,甚至商书省的制度结构,都是两人商量决定的。每次太宗和房玄龄谈事,他总是说:“杜如晦一定要做决定。“等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了房玄龄的策略,这就是为什么房玄龄善于策划,杜如晦善于决策的原因。方玄龄和杜如晦非常投入,齐心协力为国家效力。唐代贤德宰相,第一推房,杜二人。公元630年3月,杜如病重,太宗派太子去问候,然后亲自去探病。杜如晦于19日去世。每次得到好东西,太宗总会想起杜如晦,派人给他的家人。过了很久,说起杜如晦,总忍不住流泪。太宗对方玄龄说:“你和如晦一起帮我,现在只能看见你,看不见如晦。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征召他到玉华宫,让他坐轿子入殿,再下皇帝御座。君臣两人见面,相对流泪。太宗把他留在宫里疗养,听说他的病情稍有好转,就喜形于色;听说病情恶化,就忧心忡忡,憔悴不堪。方玄龄上表,劝太宗停止征求高丽。方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公公病得这么重,还在担心国事。于是,太宗亲自去探望,握着房玄龄的手,和他分开,伤心得无法自己。7月24日,房玄龄因病去世。唐太宗的“房谋杜断”用人搭配体系非常聪明。用人不仅体现在人才的数量上,也体现在人才的合理搭配上。在人才众多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人优势,还要有最好的群体结构。“全才”很少见,“偏才”是绝大多数,但“偏才”组合得好,就能形成更大的“全才”。


唐代【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唐代【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