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国保持了横扫欧洲的王者气魄。德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深入苏联,与苏军展开战争。由于苏军的拼命抵抗,德军决定包围莫斯科,对苏联的抵抗部队进行沉重打击。
在随后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德苏双方陷入了苦战,局面一度十分僵持。
虽然德军在莫斯科努力进攻,但苏联红军作为防守者的损失却更加惨重。此时,如果另一支军队与德军合作,莫斯科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攻击。
[img]675126[/img]
(苏德战争)
那么,日本作为德国盟友,离苏联不远,为什么不出兵支援德军呢?
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日本和德国不信任对方。
早在1936年底,日本和德国就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议。签署本协议的主要目标是让轴心国集团在未来的战争中共同征服苏联。
为了表达诚意,提前了解苏联的战争实力,日本于1938年发动了张鼓峰事件。这场战斗规模不大,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日本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进一步了解了苏联,助长了日本侵略苏联的火焰。这也为一年后苏日诺门罕战役奠定了基础。
然而,一年后,希特勒在日本诚实地履行了反共协议。当诺门罕与苏联进行激烈的战斗时,希特勒默默地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得知这一消息后,日本高级官员非常生气,日本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事实上,德国和苏联签署条约是无助的。1939年8月,双方签署了《苏联和德国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军方在9月闪电入侵波兰。显然,其目的是防止苏联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跳出来制造麻烦。
虽然日本后来意识到苏德签署条约是一个缓慢的解决方案,但日本人仍然觉得自己被背叛了。所以在1941年,几乎在德国打下了整个欧洲,准备动员苏联。日本突然跳出来与苏联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
作为盟友,日本和德国不仅没有真诚合作,而且互相恶心和猜疑。这是日本不支持德国的第一个原因。
[img]675127[/img]
(诺门罕战役)
二是打苏联和日军的战略方针不一致。
日军并非对苏联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努力工作,发现自己打不赢。
由于日本土地贫瘠,战争资源严重不足,日本高层一直有“北上”和“南下”两个战略政策。
所谓“北上”,就是通过伪满洲国出兵攻打苏联,掠夺苏联资源。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是日军为“北上”迈出的第一步。
在日军看来,苏联的土地面积很大。一旦前线爆发战斗,苏联军队肯定会遇到供应困难的问题。日本军队赢得胜利没有什么大问题。
结果,战争一开始,苏联就通过铁路运输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但日本人自身的供应存在问题。除了供应,苏联的现代装甲部队和大规模飞机轰炸也让日本头疼。
最终,苏联赢得了战斗,而日本放弃了“北上”战略,选择了同样困难的“南下”战略。他们宁愿硬着头皮打美国,也不愿激怒苏联。
[img]675128[/img]
(太平洋战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德国军队包围莫斯科时,日本和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争中打得很热闹。与此同时,中国战场也相当紧张。日本军队一直非常紧张。哪里有额外的部队与苏联作战?
即使关东军能抽调一部分支援德国,补给还能维持多少个月?
在日本高层看来,派兵支援德国纯粹是浪费人力和有限的供应。苏联只需要炸毁铁路。日本军队甚至不能到达战场,所以他们不得不回家。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攻打莫斯科时,为什么日本没有出兵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