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元年7月,刘备率领军队东征东吴孙权,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夺回荆州,不顾赵云等大臣的反对,夺回荆州。由于蜀军正盛,孙权担心腹背受敌,于是派人向刘备求和。被刘备拒绝后,他立即向曹丕俯首称臣,并派鲁迅作战。可以说,正是孙权这次的正确操作,在水火之间拯救了东吴。最后,鲁迅在夷陵击败了刘备,赢得了夷陵之战。奇怪的是,在夷陵之战中,曹丕并没有出兵攻打东吴。
可以合理地说,当东吴出兵抵抗蜀军时,是曹丕攻打东吴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知道,曹魏南征东吴的结果与孙权攻打合肥的结果相似。没有人能帮助任何人。因此,曹魏的东征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只要曹丕此时趁机攻打东吴,就有很大的机会击败东吴,占领江淮最富裕的地区,从而一举侵吞东吴。然而,曹丕并没有趁机攻打吴栋。当然,孙权并没有虚伪地低头称臣。毕竟,孙权既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人质,也没有割地向曹魏表示真诚,曹丕也不是傻瓜。当然,他不会相信孙权。
[img]675024[/img]
曹丕当时没有及时出兵攻打东吴。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知道刘备登基后,曹丕和大臣们讨论过刘备是否会伐吴。当时大臣们讨论的结论是关羽死了,刘备自然不敢出兵。因此,当曹丕后来得知刘备要伐吴时,他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更何况曹丕当时刚登基称帝,基础不稳定。许多士族都在观望。如果此时投降的孙权被他摧毁,恐怕全世界的人都会因此责骂曹丕。因此,曹丕在等待东吴蜀汉两败俱伤后,他将收拾残局。
[img]675025[/img]
因此,夷陵战役结束三个月后,曹丕开始南下,出兵攻打东吴。也就是说,曹丕一直打算攻打东吴,但在他看来,当东吴与蜀汉分离胜负时,是他自己出兵的时候了。当时曹休等人走了洞,曹仁等人走了,曹真和夏侯尚走南郡。不幸的是,在这场战争中,瘟疫在军队中猖獗,曹丕别无选择,只能退出军队。东吴再次抵抗外敌的入侵。
作者认为,曹丕自然不会相信孙权的俯首称臣,但他希望一举歼灭东吴蜀汉,实现霸权,所以他在等待。不幸的是,他的军事能力远低于曹操,所以他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夷陵战争期间,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出兵攻打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