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北辛文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文化特征是什么?

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揭示了我们祖先七八千年前在这里定居繁衍的生活,为中华东方文明找到了渊源。

1、从出土的石铲、石斧、石磨盘、石磨棒、鹿角锄、蛤蜊镰刀和窖藏谷物来看,当时的农业生产从耕作、播种到收获和加工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工具,原始农业已开始形成规模。

2、从出土的家猪动物骨架和鸡、狗等动物遗骸来看,当时的家畜驯化已经开始,畜牧业已经近乎雏形。

三、从出土的陶网坠、鱼镖来看,当时的捕鱼技术已经相当高超了。

4、从出土的骨针和石纺轮来看,当时开始用野生纤维和动物绒毛纺线或编织。北辛先民从兽皮过渡到文明穿衣阶段。

5、从出土的骨器、牙器、蚌器来看,当时生产工具中的截、劈、切、刮等器具已初步成型。石器和陶器的生产有专门的分工,手工业相对发达。

6、从出土的盖丁、红顶碗、指甲印花碗、红陶壶来看,当时的陶瓷烧陶技术相对先进。这些器皿不仅注重生活的实用性,而且注重审美的艺术性。尤其是红顶钵,据考古学家介绍,它为东方彩陶找到了渊源;在陶器的底部,还发现了一对鸟脚的刻画符号,被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誉为“文字的起源”、“文明曙光”。因此,北辛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文明。

[img]675056[/img]

北辛文化主要分布在泰沂山系南北和江苏淮北,目前已发现60多处。北辛遗址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1982年春,官桥镇政府在此设立纪念碑亭。此后,滕州市政府将原郊乡更名为“北辛街道办事处”,将北留路更名为“北辛路”。根据规划,下一步是建设北辛遗址博物馆,开发原始部落民俗村旅游区,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学习,感受历史。

黄褐陶鼎

黄褐陶鼎,炊具。

夹砂黄褐陶,火候低,质地粗糙,手工制作。通高37.5厘米。直径23.5厘米。口微收敛,腹深微鼓,下收成尖底,圆锥形高足。口沿外有四个小鼻子,锯齿状窄条堆纹,两两对称。有盖,覆盆状,上弧形手柄。盖子和腹部都装饰着由短窄条堆纹组成的曲折纹,壁上残留的细格栅痕迹。造型简单,装饰简洁,是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1979年,滕州北辛遗址出土,藏滕州博物馆。

鸟形鬶

鸟形,炊煮器。

泥灰褐陶,手工制作。长24.4厘米,高19.1厘米。全身仿鸟形,引颈昂首,尖喙,小圆耳。腹宽肥平圆,底平,三矮脚,前两后一。背部两侧各有一个小扳金,呈翅膀状。尾巴竖起,呈宽喇叭形,为流口。1983年,长岛县北庄遗址一期文化层出土,藏长岛县博物馆。

[img]675057[/img]

指甲纹红陶钵

指甲纹红陶钵,盛器。

泥质红陶,手工制作。高7.7厘米,直径20.8厘米,底径7.5厘米。内外涂红陶衣,打磨光滑。口微收敛,腹微鼓,下部收成小平底。整体装饰指甲印刷,排列有序。制作精美,装饰新颖,是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皿。1979年,滕州北辛遗址出土,滕州博物馆收藏。

[img]675058[/img]

钵形鼎

碗形鼎,炊煮器。

夹砂红褐陶,质地粗糙,手工制作。高16.3厘米,直径20.5厘米。开口,圆底,碗形。口沿外侧装饰有堆叠图案,三脚侧扁平,外缘装饰齿纹。它是新石器时代白石村一期文化的代表性文物。1981年,烟台白石村遗址出土,藏在烟台博物馆。


北辛文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文化特征是什么?北辛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文化特征是什么?

,,,,

  • 为什么女英成为爱情的典范?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娥皇和女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姐妹们嫁给了帝舜。两个女人嫁给一夫,不仅开启了中国爱情史的开始,也是中国史“和亲”...

  • 芒种季节各地区的习俗是什么?这些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 芒种季节有哪些习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花神 农历二月,花朝迎花神,芒种时节,百花开始枯萎。...

  • 揭露中国祖先黄帝的著名发明有哪些?
  • 当我了解人文初祖黄帝的故事时,我被黄帝的发明精神震惊了。从黄帝的发明类型来看,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根据《五帝史...

  • 皇帝迁都亳州设立了二十四节气
  • 皇帝30岁时,兴起于高辛,成为高辛的家人。皇帝成为部落领导后,可以观察秋末,没有舆论工资。他观察民意,为人民着想,为人...

  • 有多少版本关于三教九流? 这些版本是什么样的?
  • “...有卖狗皮膏药的,有卖跌打药的,摆摊的,算命的,等等。这纯粹是一个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自由市场。”这是从一篇文章中截...

  • 揭秘:顺能成为首领:顺能成为首领 姚禅给舜是因为吗?
  • 尧舜禅让这个典故历史悠久,因舜有贤德,尧将领位禅让于舜。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古代真的是那么无私,权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