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正式的县国政区,汉代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政区,即西部地区的大都市政府。西部地区的工资比200石高,类似于县太守的水平。大都市政府的地位相当于县,但其辖区不是县,而是以军事监督的形式管理天山南北绿洲约50个小国。
[img]675051[/img]
这些小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国,即随水游牧,另一类是居国,在绿洲以上建立城郭,从事农耕生产。汉武帝之前,西域诸国是匈奴的藩属。公元前60年,经武、昭、宣三代经营,西域都护府成立,这些小国被军事监护。这是中原王朝领导西域地图的第一步。西域都护不干涉各国原有的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只要求他们忠于汉朝。
从汉代到唐代(中间一度改为长史府)在西域设立都护府的形式,但如果断断续续。唐初国力鼎盛。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为天山南北。此时,北庭都护府下辖的县与内地正式的州县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天山南路的安西大都护府仍以军事监护的形式管理少数民族。
唐代不仅在西域设立了首都保护大厅,而且在东、北、南、西各个方向的边境地区推广了这一制度:在辽东朝鲜设立了安东首都保护大厅,在北方设立了单于安北大都保护大厅,在越南北部设立了安南中都保护大厅,在西南部设立了安宁首都保护大厅。单于、安北、安南三个都护府也都统县,与正州没有什么区别。安东都护府最初位于平壤,只起监护作用。唐廷平定了高丽国所在的都督府和州县,将当地领导人概括为都督、刺史和县长。统治不深入。不到十年,由于当地民族的反抗,安东都护府撤到辽东,然后迁往辽西。安史之乱后,它被废除了。保宁都护府建于唐代中期,管理西藏云南少数民族,但只起到羁绊的作用。
因此,虽然唐代都护府的名字是一个,但本质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汉化程度较深的地方,都护府已成为一个正式的政区。其次,它保留了监护的性质,对少数民族仍然以过去的习俗进行治理。第三个一般只是命名,没有真正的管理效率。在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唐朝的领土不如汉朝,但在西部地区,唐朝的领土超过了汉朝,比汉朝的统治更深入。这不仅是唐朝国力繁荣的原因,也是十六国时期长期经营的结果。公元四世纪中期,前凉在新疆吐鲁番设立了高昌县,隋朝在哈密设立了伊吾县。唐朝将这两个县改为西部和伊拉克州,然后在西北部建立庭州。北庭都护府实际上是庭州的后裔。其四个县之一的轮台县是今天的乌鲁木齐。
唐代都护府建在哪里?分析汉唐都护府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