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马农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猎人,经常猎取驯鹿、野牛、野马甚至野兽。从它的文化遗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艺术品,包括小雕刻、浮雕和各种动物雕像,以及许多精美的动物壁画。随着克罗马农民时代的结束,地址历史上的更新也结束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
这一时期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冰川作用的兴衰,即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冰期是指地球气候明显变冷的时期,表现为极地冰盖和高山冰川的扩大和增厚,导致生物迁徙和部分灭绝。间冰期是两次冰期间的温暖期,表现为冰川消融和大规模后退,河湖发育,生物繁茂。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和相应的动植物化石留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中。通过对古冰川积累物和生物化石的研究,第四纪地质学确定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序列和次数,基本了解了史前冰川古气候演变的基本框架。
世界经典的冰期序列分为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学者们将这里更世期划定的五个冰期和四个间冰期划分为世界各地的比较标准。对中国东部冰川古气候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左右,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在太行山、大同等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后来在庐山、天目山、黄山、云南苍山发现,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为第四纪古代气候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许多学者对第四纪古代气候及其演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确定了龙川、鄱阳、姑姑、庐山、大理的五次冰期和四次冰期。20世纪70年代,杨子庚等人通过对河北平原钻孔岩心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五次冰期和四次间冰期的存在。上述研究基本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序列,可与欧洲冰期划分方案相对应。
大规模的哺乳动物迁徙也是第四纪气候演变的重要证据。通过对大量动物化石的分析,徐钦琦提出,第四纪中国东部至少有四次哺乳动物南迁。第一次南迁事件发生在大约140万年前,标志着山西轴鹿、水鹿、四不像鹿等大量温暖的鹿在中国北方普遍消失,这意味着冷却事件发生了。第二次南迁事件发生在大约90万年前左右,标志着大熊猫、猎豹、剑齿象、爪兽等温暖动物在华北消失,表明这些动物因寒冷气候的到来而南迁。大约28万年前,第三次南迁事件发生在居氏巨河狸、变异仓鼠、肿骨鹿等北方动物入侵长江以南的和县,表明降温事件比前两次更加严重。第四次南迁事件发生在大约1.8万年前,标志着北方动物南入江南杭州和溧水,这是更新世界上最严重的降温事件。上述动物南迁事件可对应鄱阳、姑姑、庐山、大理冰期。
人类进化史最后一阶段代表性群居的总称是以法国克罗马农洞的化石命名的。也被称为晚期智人或直接被称为智人。化石于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区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农民(Cro-Magnon)在洞穴的裂缝中发现。
克罗马农民属于晚期智人(Homosapienssapiens),它的生活年龄可能是2~三万年前。他的文化属于奥瑞纳文化中期的晚期旧石器文化。由于它们是现阶段最早被发现的完整的人类化石,人们也使用“克罗马农民”的名字来统称欧洲的晚期智人化石。
[img]675505[/img]
被归类为克罗马农民的人类化石分布在西欧和北非的许多地方,包括法国的阿布里·帕托、多尔多涅、布吕尼凯勒、尚塞拉代、孔贝卡佩勒、谷栋、霍多和马德林、德国的奥伯卡塞尔和斯台丁、英国的帕维兰、布尔诺、普里莫斯特和摩拉维亚等。
克罗马农人化石最早发现在法国的克罗马农山洞里。据认定,他们的体质形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下颌明显突出,下颌深,臼齿窝深,头部发达,无猿形。其特点是额高而圆,颅顶高而宽,脑圆而丰满,脑容量平均为1660ml,高于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这可能表明克鲁马农的整体智力水平高于现代欧洲人。克罗马农民头骨的特点是长头和宽脸相结合,眼眶低成角形,鼻梁高,狭窄的鼻子在脸平面上特别突出。
克罗马农民是晚期智人吗?克罗马农民有什么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