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历史始于爱琴文明。所谓爱琴文明,就是爱琴海地区的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它以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为代表,也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始于克里特在公元前2000年代左右的早期奴隶制城邦,直到公元前120年。迈锡尼城邦在几年前后灭亡,大约8个世纪。
[img]675183[/img]
在19世纪末之前,荷马时代之前的爱琴海地区的历史只是一个谜。人们对它的理解仅限于一些神话传说(米诺斯王、南海迷宫、米诺牛等)和荷马史诗中的叙述。对爱琴文明的科学理解始于19世纪末考古学家提供的考古资料。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1822年1890年)根据《荷马史诗》中特洛耶战争希腊联军指挥官、迈锡尼王阿加米农的叙述,先后对小亚细亚西岸北部的特洛耶、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等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引起了当时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一些考古学家试图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寻找“南海迷宫”的遗址。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185111941)在克里特岛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宫殿遗址和文物。爱琴海地区一系列古代遗迹的发现,证明了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中的相关叙事。从那时起,爱琴海地区古代历史的神秘就被揭开了,几千年来被消灭的爱琴文明也被世界所知。后来,一些学者继续探索爱琴海地区的考古学,进一步丰富了爱琴文明史的内容。
[img]675184[/img]
根据考古发掘,克里特岛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500年至3000年)有非希腊居民居住。新石器时代的金石和使用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是原始社会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也出现了早期的奴隶城邦。这被认为是克里特文明的开始。
[img]675185[/img]
关于克里特文明史,考古学家根据宫殿建筑的特点和当时的物质文化状况,将公元前1700年分为早宫和后宫。早宫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至17年。。年)克里特岛出现了由农村公社组成的早期奴隶制城邦。第一批宫殿建筑出现在岛中部的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等地。克诺索斯王宫最为突出。宫殿周围有巨大的城墙,包括宽阔的宫殿、祭坛、车间、储藏室等。
考古学发现,有精制的双面斧、长剑、短剑、矛头、刀具、刮刀等青铜制品,还有精美的金银碗。用陶轮和卡玛瑞斯陶瓶制成的陶器
(以发现在克里特中部的卡玛瑞斯村命名)的绘画陶器最为著名。瓶壁薄如蛋壳,瓶面绘有彩色植物图案,生动逼真。所有这些情况都证明,当时不仅手工业和农业有分工,而且手工业也有高度的分工和技能。作为文明时代的象征之一的文字也出现了,首先是图片文字,然后发展成象形文字。在这个时代末期,克里特的宫殿和城市被摧毁了。
后宫时代(约公元前1700年至1400年)是克里特文明繁荣昌盛的时代。此时,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耕作用于农业,作物有大麦、小麦、大豆、芝麻,园艺作物有橄榄揽和葡萄。畜牧业也很发达,大量的牛、马和小牲畜被放牧在茂密的山谷里。手工业的突出表现是,高低舷的远航大船取代了过去的小型帆船,船上有坚固的甲板和仓库。克里特岛和爱琴海诸岛(昔加拉第群岛)、希腊半岛(迈锡尼、太林斯、科林斯地峡、彼奥提亚、阿提卡和色萨利)、埃及
(第十八王朝)、小亚、胖尼基和西部地中海(意大利、西西里)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文本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即从象形文本发展到线性文本。这是一种写古克里特语的音节文本。它在考古学中被称为线性文本A,至今尚未成功解释。
在后宫时代,岛上的城市也在增加,其中克诺索斯是一个大城市。根据古希腊作家作品中的相关传说,克诺索斯城邦之王米诺斯不仅在克里特岛称猫,还控制了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如前加拉岛)、因此,阿提卡、特洛耶等地成为海上霸国。克诺索斯城邦的繁荣和物质文化的繁荣可以从重建的克诺索斯宫殿遗址的考古发掘中看出。这座宫殿是克里特建筑的杰出遗迹,规模宏大(约两公顷),结构复杂,形成了一组复杂的建筑群。
大多数建筑都是高层建筑,巨柱华堂,有“宝殿”和“卧宫”、祭坛车间、武库粮仓、地窖牢房,成千上万的家庭,曲折。因此,在古代神话中,这座宫殿被称为“南海迷宫”。在当时生产力仍然很低的情况下,只有驱使大量奴隶和奴役的居民才能建造像克诺索斯王宫这样的建筑。
希腊古代历史始于爱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