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两次死于外国人,北宋死于金国,南宋死于蒙古。但奇怪的是,两次灭亡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是宋朝的外交战略,或战略决策,北宋灭亡“金辽”,南宋灭亡“金”,虽然没有这两个外交决策,也可能不能阻止敌人的侵略,也不能改变灭亡,但至少,情况会有点不同。
[img]675389[/img]
如果说南宋的“联蒙灭金”是必须的,有一定的无奈,那么北宋的“联金灭辽”完全是内心膨胀、骄傲和自满的结果。众所周知,自宋太祖和宋太宗时代以来,北宋皇帝一直担心北伐,准备搬家。
为什么?后唐时期,河东节使石敬堂叛逆。为了打败后唐,他以献出“燕云十六州”(今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为条件,借外国契丹辽国的兵力攻打后唐。在辽国的帮助下,石敬堂真的摧毁了后唐,建立了后晋,成为了皇帝。当他成为皇帝后,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
然而,对于中原政权来说,“燕云十六州”无疑是北方的一个屏障。这个屏障属于外国人。中原北方的门户网站已经开放。这些游牧民族可以很容易地向南移动,这给中原政权留下了巨大的心脏病。北宋的每一位皇帝都希望恢复“燕云十六州”。
[img]675390[/img]
因此,到了宋徽宗,金国日强,辽国日衰。在童贯等人的诱惑下,宋徽宗绕道海上(与金国无陆路交通),试图与金国取得联系。最后,谈判成功。双方联合灭辽。辽亡后,“燕云十六州”归宋朝,宋朝将辽的岁币转移给金国。看似满意的算盘宋徽宗犯了一个大错误。结果,他送走了一只狼,迎来了一只老虎。辽国灭亡后,金国南下灭亡北宋。
虽然“联蒙灭金”的过程和结局与“联金灭辽”非常相似,但与“联金灭辽”相比,“联蒙灭金”更加无奈。蒙古灭金几乎是定势,灭南宋,也是既定方针。然而,“联蒙灭金”也是南宋经过深思熟虑制定的军事外交战略。这一决定的出台也是几次高峰,最终在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的。南宋并不是不记得“联金灭辽”的恶果,也不是不知道唇亡牙寒的道理,也不是没想到会重蹈覆辙。最后,“联蒙灭金”是“两害相对较轻”的无奈。而且灭金后再灭亡自己,还不如主动修好蒙古,先合作,也许能保护自己无虞。
在这种侥幸心理下,
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攻击下,金国灭亡。事实上,在许多人的预期中,在金国灭亡的第二年,蒙古的铁蹄踏上了南宋的领土。1276年,临安被打破。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南宋灭亡。
为什么宋朝两次死于外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