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星闪耀的唐代诗人中,张继并不显眼,但他留下了一首《枫桥夜泊》,足以让他的光芒永不暗淡。
这首《枫桥夜泊》使苏州寒山寺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元旦和除夕,许多日本游客都会来到苏州,聆听寒山寺跨越千古时空的钟声。
这首诗在日本的传诵范围远远超过李白杜甫。清人俞越在《新寒山寺》中写道:「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常言及寒山寺,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念诗。」在清朝,日本人对这首诗的熟悉程度可以与中国人对李白《静夜思》的熟悉程度相媲美。
不仅如此,1929年,日本人在青梅山修建了一座寺庙,也称为寒山寺,模仿苏州寒山寺。寺庙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还有一座“半夜钟声”钟楼,“枫桥”建在附近山谷的清流上。由此可见,张继的《枫桥夜泊》超越国界的艺术影响力。
所以,张继的《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鸦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在姑苏城外寒山寺,午夜钟声来到客船。
首先注释诗中的单词。
《枫桥夜泊》是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经寒山寺时写的一首羁旅诗,题为《夜泊枫江》、“夜泊松江”。枫桥,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长(chāng)门外,本名「封桥」,后来因为张继此的诗相沿为「枫桥」。枫桥夜泊,即晚上在枫桥边泊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愁眠。
月落,明月下沉,上弦月早起,半夜开始下落。
乌鸦:乌鸦叫,乌鸦叫,乌鸦叫,显然更适合诗情画意。
江枫,一般解释为“江边枫树”,江指吴松江,起源于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一些人认为这是指「江村桥」和「枫桥」,王景略先生在《唐诗三百首全解》中解读这首诗时说:「或谓「江枫」它指的是河边的枫树,但它是直接的「渔火」似有不协。」在小楼看来,「江枫」与「渔火」这是一种对举关系,而不是顺承关系。诗人张继在悲伤的睡眠中,面对着河边的枫树和河上的渔火,没有分歧。宋玉《楚辞·招魂》中有诗云「湛江水上有枫,千里伤心」,「江枫」这一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义,解释为「江村桥」和「枫桥」意境大失。
愁眠,小楼参考了八本《唐诗三百首》的注释,都解释为因愁难以入睡,这让人很困惑,诗中明确下了一个「眠」,前面没有添加任何否定词,诗人肯定没有入睡,否则他不会看到月落,听到乌鸦,感到霜冻。难以入睡是诗歌之外的意思。诗人在这里写了一个睡眠的词,表明诗人想入睡。毕竟已经到了半夜,睡眠应该是一种状态,睡在悲伤中,却睡不好,半睡半醒,恍惚中。
明月西沉,乌鸦啼叫,霜满天空,面对河边的枫树,河上的渔火,满怀悲伤,想入睡,却睡不好。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达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建于南朝梁代,靠近枫桥。据说是以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在这里命名的。今苏州市西枫桥镇。另一种说法是,“寒山”一般指的是寒山,不是寺名。事实上,寒山指寒山寺是毫无疑问的,但汉语的魅力就在这里,寒山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有着自己美妙的意蕴,又与此诗意境相结合,「寒山寺」虽然只是一个地名,但却与诗中的意境产生了美妙的艺术反应。
半夜钟声:当时佛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欧阳修曾提出问题,诗人为了贪图好句,说不通道理。这是写文章的问题,比如张继的诗“午夜钟声到客船”。虽然句子很好,但午夜钟声有三个道理?其实佛寺当时确实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前人的诗里也提到了半夜敲钟,比如白居易。「在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过后」,只是别人写的夜半钟,意境不如张继这诗人。
半夜,突然有悠悠的钟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到我的客船。
这首诗的优点,首先是它的技巧高妙。
月落乌哭霜满天,江枫渔火忧眠。诗人用落月、乌哭、霜气、江枫、渔火等形象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意境。然而,这些形象被一个悲伤的词所粘附,使悲伤延伸到意境中。
在这两句话中,诗歌的意境凝重而凄凉。诗人经历了混乱,流浪到此,孤独而凄凉。他只能独自睡在客船上。他面对着下沉的月亮、河边的枫树和河上的渔火。他听到乌鸦的叫声,感受到天空中的霜冻,
霜凝在地上,怎样才能满天,但正是这种违背常识的描写,最能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达客船。这首诗的前两句意象密集,连续使用了五个意象,但后两句意象疏远,只使用了半夜钟声的一个意象。用密集的意象表达凝重的意境,用疏远的意象表达空灵清远的意境。书法美学有「疏散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可以用来评价这首诗的高妙技法。
晚上,人们的听力会特别敏锐,夜晚的钟声,给人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虽然乌鸦也写在前面,但这是大自然的声音,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的声音有催眠作用,如果不是诗人的悲伤,恐怕已经睡着了。
正是这个钟声把诗人从悲伤的情感中拉了出来,使诗情画意的前两句荒凉凝重,变得空灵清远。
为了表达钟声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诗人特别使用了倒装句。最初,诗人应该先听到钟声,然后想到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但诗人会「半夜钟声到达客船」一句放在@ 让钟声悠悠,诗情绵绵。
这首诗当然是最好的地方「夜半钟声」,半夜钟声的引入,使整首诗的意境丰富到三层,为整首诗创造了令人陶醉的艺术意境。
在诗的前两句中,第一层意境是情感意境。诗的前两句围绕着一个悲伤的词。虽然所选意象都是现实中的事物
,但没有现实的提示,落月、乌哭、霜气、江枫、渔火等形象,都在渲染诗人的忧愁。
第二层意境是现实意境。悠长的钟声使诗人脱离了自己的情绪,开始观察他的现实情况。姑苏城、寒山寺位置清晰,提示了现实意境。此时,哪位僧侣在寒山寺敲钟?你为什么敲钟?诗人的悲伤并没有消失,而是被钟声逼进了他内心的角落。
第三层意境是想象的意境。半夜的钟声打断了诗人的情绪,打开了想象的桥梁。寒山寺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寺庙。曾经有过这样一位著名的僧侣在这里练习。半夜的钟声就像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情怀,回荡在诗人张继的心中。
你看,就是「半夜钟声到达客船」总之,这首诗远远超出了其他关于羁旅悲伤的诗歌,也让寒山寺的钟声回荡了几千年。日本人一定知道这首诗的美妙之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运走了寒山寺的寺庙钟,现在他们不知道把它放在哪里。
分析:张继千古名篇《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