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400-421年),河西走廊产生了五项凉政权。为了区分其他四项,史家称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的李政权为西凉。
西凉,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自西汉武威县建设以来,已多次更名。匈奴统治河西走廊时,称为姑藏。西汉占领后,建了武威县,东汉称为西凉县。它的领土时大时小,大部分甘肃都占了。它还扩展到周边几个省份,历史上被称为凉州。李光的后裔李伟于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
在敦煌称凉公。迁都酒泉405年,接近北凉。中国甘肃西部和新疆部分的疆域。四十七年,武昭王李耀卒,子李欣嗣位。420年来,李欣在与北凉的战斗中被杀,他的弟弟敦煌太守李迅在敦煌嗣位。第二年,北凉军继续围攻敦煌,李迅战败,乞降失败后自杀。北凉攻灭了西凉。西凉太祖李耀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两年(753年)被追为兴圣皇帝。因为它的统治地区古代是凉州,所以国号是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
李氏是西州大姓。李尧的祖先仕晋为郡守。北凉神玺元年(397),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尧为效谷县令,后晋升敦煌太守。
李暠立国
北凉天玺两年(400年),李耀根据敦煌自称将军、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阔,西域广阔。今天的领土
甘肃西部和新疆哈密的一小部分。405年,改元建初,派使奉表于晋,迁都酒泉,长期与北凉作战。因为它的统治地区古代是凉州,所以它的国家名称是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
401年,抑渠蒙逊攻杀段业,建北凉。姚经常与北凉作战。
405年,耀迁都酒泉,并迁胡、汉族23000户酒泉,以汉族10000户华侨会稽、广夏二县,其余分为武威、武兴、张掖三县。北凉抑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无法抗拒,所以与其通和立盟。姚安抚国内,劝农场,但北凉背盟进攻,姚不得不迎战。
李歆亡国
417年2月,李皓病死,其子李欣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
420年来,新闻挫渠蒙逊南伐西秦,率军3万人攻打北凉都市张掖,途中被蒙逊打败;蒙逊杀了李欣,占领了酒泉。
420年9月,新哥李迅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抑渠蒙逊派军讨伐。
421年,抑渠蒙逊率兵再次进攻,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迅乞降,下属投降,李迅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
十六国后期,吐鲁番盆地西域出现了两个流亡的小朝廷,即高昌北凉和伊吾西凉。
421年,西凉被北凉摧毁。422年,西凉王室后裔李宝(李)西渡流沙,占领伊吾(今哈密),建立伊吾西凉(又称后西凉)。442年,李宝投降北魏,为伊吾王。
439年,北凉被北魏摧毁。440年来,北凉王室后裔无忌西渡流沙,占据高昌(今吐鲁番),建立高昌北凉(又称后北凉),460年被软化摧毁。君主:1。酒泉王
抑渠无忌;2.河西王抑渠安周。
西凉政权历代三王,22年。李耀死后,他的儿子李欣和李迅先后继位,在位时间不长。他们不像李耀那样治国安民,而是大修宫殿,严惩重法,导致人力枯萎,人民忧郁,统治极不稳定。唐朝皇室李氏、诗人李白、李商隐将西凉太祖李耀尊为祖先。
[img]672794[/img]
李广的后裔李皓,也是李皓,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虽然在421年被北凉灭绝,但李姓却世代为凉州大族。
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政权是汉人李耀建立的。上述汉代李广将军后裔李耀,世为凉州大族。《晋书凉武昭王传》载:郝,字元盛,陇西成纪人,姓李。广之十六世孙也是汉前将军。世为西州右姓。也有人说李尧是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涛)。曾任敦煌太守的北凉段业(十六国时凉王)。庚子元年(400),自称凉公,改元建初,成为西凉开国皇帝。
传说李皓身丈二,胳膊宽,豹头虎眼,每餐储粮一斗,蒸豚两肘,酒量如沧海,力能拔山,气势磅礴,戏剑斧200斤如举一羽。他天性聪明,待人宽和,还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对武术、兵法也有很好的研究。
当时段业背叛了吕光,建立了北凉,任李耀为敦煌太守等职。后来,汉族大地主宋友等人大力支持李耀的独立。因此,李耀于庚子元年(400)称凉公,改元建初,史称西凉。西凉政权先后是敦煌和酒泉。
李耀建的西凉和好于东晋。他接受了东晋的头衔,设立了华侨县,安置了江淮和中州的流民。李耀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历史记载:年谷频登,人民乐业。他还在玉门和阳关屯田,远离西域。西凉所辖的河西曾经繁荣稳定。此时,西凉政权稳定繁荣,被视为兴圣皇帝。
有十个儿子:谭、欣、让、情、迅、翻、豫、宠、俯、亮。李欣是西凉后主,他有八个儿子:徐、绍、重耳、弘之、嵩明、崇产、崇庸、崇佑。重耳(字景顺)以国(西凉)去世,后回魏,历任弘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重耳生熙,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唐懿祖天锡(字德真),生三子,李虎为第二子,即唐太祖。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西凉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