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月21日起,春节旅游高峰正式开始,预计将发送29.9亿乘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口迁移每年都有周期性的上演。与春节返乡的农民工不同,古代春节旅游高峰的客流主体是官员和商人。因此,它决定了古代春节旅游高峰的独特特点和不断的麻烦。
古人加入春运返乡客流,首先不是登陆“12306”验证抢票,而是占卜吉凶。回家前,古人一定会翻黄历,看一眼“天天宜忌”。根据2019年黄历,春节前只有7天,全年只有107天。咳嗽,买票的小伙伴们,你们买票的时候看黄历了吗?!在古代,如果你想有一个春节旅游高峰,你必须先问黄历。这只是古代春运的第一个。
[img]672563[/img]
图1 清代的黄历
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在《优雅》中记载:“唐玉、夏日、商业祭祀、周日。”可以看出,周朝有新年的传统,春节旅游高峰也出现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道路条件相对简单,一路颠簸,足以让回家的人在春节旅游高峰期喝一壶。回家困难的关键是旅行困难,这是第二个充满凹槽的人。
面对矛盾,古代统治者开始加强道路建设。在周朝,“凡国野之路,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沿途建设不同大小的服务设施,为官民提供休息、餐饮和住宿服务。春运高峰期间,你不必再担心饿了。
[img]672564[/img]
图2 秦直道
秦代缓解了这种情况。在《汉书贾山传》中,有“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藏金椎,树以青松”的记载。秦驰道相当于国道,宽69米,双向八车道,两侧种植青松,绿化环境,防风降噪。这一环保理念仍然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驰道实行官民共享原则。位于7米左右的中央路面,是VIP通道,产权专属皇帝,方便他快速通过。行人和马车两侧有序通行,快慢结合,尊卑不同。
此外,秦国还有直道和轨道。直道南至咸阳,北至内蒙古,遇山开凿,遇水架桥,遇谷垫土,宽约6米,因少有弯路,故命直道。轨道和当时的高铁差不多。不同的是,秦国以硬木为枕,铺成道路,道路在轨道上行驶,速度相当快。《史记》中描述的“车同轨”有现实依据。交通畅通,是春运高峰的有力保障,解决了古人“独在异乡成异客”的惆怅。
图3 古代牛车
春运高峰第二次改善后,古人面临第三次失败。春运回家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先看陆地,当时的交通工具以车为主,分为人力车和畜力车。人力车适合短途旅行,包括车、痴车、独轮车、鸡车、黄包车等。车是轿子的前身,痴车是运石头的大木车。独轮车和鸡车都是独轮手推车,黄包车只出现在清末。它最初从日本进口,也被称为东方汽车。
畜力车是春运长途运输的主力军,牲畜主要由牛、马、骡、驴等组成,通常以马为主。常见车型有:读zhàn)车、行李车、安车等三种。由车辕、两轮、方形车厢组成,起源于先秦战车,轻便简单,非常接地气,普及率高。行李车最大的优点是车有窗帘盖,前后遮蔽,客货两用,类似于春运期间的长途卧铺巴士。只有政府官员才能享受的高级豪车,不是草根阶层能享受的。
图4 宋代文人贵族出行,装备齐全
让我们看看水路。春节期间,坐船回家省时省力,花钱不多。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问题是坐船旅行取决于上帝的脸。春节是冬天最冷的时期。南方的河流还没有关闭,北方的河流已经可以跑马了。家在北方的童鞋很苦。他们爱他们一分钟。
图5 宋朝的水运
另外,没钱没势的人回家,只能靠脚一路跑,省钱买鞋,努力工作。据估计,根据行程,马车最快,每天可达50-70公里,行驶@ 每天30-40公里,步行最慢,每天只有25公里。春运高峰期间,古人要计算好行程,才能及时回家过年。
春节旅游高峰回家,差旅费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古代春节旅游高峰的第四部分。古代的交通系统分为三种:官方、商业和私人,无论哪一种都要收费。以唐代为例,运价实行国家指导价,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波动,明确最高和最低限价。
据《唐六典》记载,客货运输里程有详细规定。具体来说,车载100斤货物,行驶100英里,运费90文。人工运输100公斤,运输100英里,可获得100篇文章,如果是山路,上升到120篇文章,最高不得超过150篇文章,如果是平地运输,不得低于80篇文章。两人一起携带,仍按一包收费。水运便宜多了,黄河、长江、北京到河北卢龙逆流16文,顺流6文,其他河流逆流15文,顺流5文。
[img]672565[/img]
图6 李白(701-762)
这样的费用是否合理,看看李白回家过年的经历。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30岁的李白从长安回老家过年。出长安,经大散关,经陈仓,越秦岭,翻大巴山,走金牛路,全程1800里,山路占三分之二。李白一行两人,租马和步行相结合,花了30天,总共花了12次,相当于3万元,这只是单程票哦。李白后来在六品翰林院编修,只有三个月的工资。现在,买一辆小面包车就足够了。
与回家过年相比,留在异乡过年的人,自然是泪流满面,妥妥的第五个失落。隋代诗人薛道衡是山西万荣人。有一年,他从北到南工作,错过了归期。看着异地浓浓的年味,他真诚地写下了《人日思归》,诗日:“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人归雁后,思发在花前。从诗中可以看出,薛道衡写诗时已是年初七,没有及时回家与家人团聚,心中流连出无限的思念和乡愁。
图7 溪山行旅图
巧合的是,唐代诗人王湾来自河南洛阳,在吴楚之间来回旅行了一辈子。有一年,他在江苏镇江泊船的北固山,被潮平岸宽阔、青山绿水的壮丽情况所感动,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成为一句名言,流传至今。
无论古今,回家过年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习俗。春节旅游高峰解决了朋友们回家过年的愿望。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和疲惫,他们都应该回家与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悦,祝愿未来的美好。归根结底,家是一种怀旧,指引着回家的方向。在回家的路上,成千上万的流浪者是中华民族强大向心力的象征,无尽,如春风。
古代的[春节旅游高峰]怎么样?游子们是如何回家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