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后期,蜀汉和东吴都与曹魏发生了多次战争。对蜀汉而言,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中原,与曹魏大军相互胜负。相应地,曹魏和东吴也是相互的胜负。比如孙权多次攻打合肥,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然而,东吴在防御曹魏的进攻上也打了很多胜仗。其中,就东兴之战而言,发生在公元252年11月(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魏派出15万军队,分三条路向东吴东西两个方向进攻。相应地,东吴也派出了4万大军进行防守。所以,问题来了,曹魏和东吴在东兴之战中哪个胜利?
[img]671322[/img]
一
@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在高平陵后,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懿于公元251年去世。司马懿去世一年后,即公元252年,司马师命令王昌等三路兵马袭击吴国。十二月,王昌攻打南郡,丘俭攻打武昌,胡遵、诸葛诞率领7万大军攻打东兴。曹魏在整个东兴战役中投入了15万兵力。然而,曹魏在攻打东兴时只投入了7万军队,剩下的部队分两种方式进攻东吴的南郡和武昌,以遏制甚至扩大成果。东吴也非常重视曹魏的进攻。
[img]671323[/img]
二
今年11月19日,诸葛恪率兵4万,日夜兼程,救东兴。对东吴来说,在东兴之战中总共投入了4万兵马。虽然曹魏在军队上有优势,但东吴的积极防守和危险导致曹魏军队无法迅速突破。在此背景下,东吴老将丁奉亲自率领下属3000人快速突进。东兴之战发生在冬天,战场上也下起了漫天飞雪。丁奉率领3000兵马在风雪和夜色的掩护下,趁机偷袭魏军大营。对曹魏大军来说,没想到东吴会趁机偷袭,一点准备都没有。
三
面对丁奉等东吴士兵的突然降落,魏军惊恐地四处奔跑,争相渡过浮桥,浮桥破坏断裂,导致许多魏军落入水中。因此,在混乱中,丁奉率领的3000兵马迅速击败了数万魏军,并留下了丁奉雪中短兵的典故。曹魏大军败退后,东吴缴获了数千辆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等,资料和器物堆积如山。得知进攻东兴的曹魏大军失败后,另外两路的魏军也选择撤退。据史料记载,王畅、无丘俭听说东部魏军失败,各自烧毁营地后撤离。曹魏在东兴战役中损失了数万兵马,损失了大量粮草物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魏在东兴战役中遭遇惨败,在兵力占据优势的背景下?
[img]671324[/img]
四
@ 对此,在笔者看来,曹魏虽然共派出15万兵马,但兵分三路,每一路的兵力优势并不明显。而且是冬季进攻,大雪等天气也降低了魏军的进攻效果。在曹魏军队懈怠的背景下,丁峰的偷袭使魏军陷入混乱,遭受了重大失败。这也是曹魏在石亭战役后进攻东吴的又一次重大失败。东兴战争结束后,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师砍掉了弟弟司马昭的头衔。相应地,指挥东吴大军的诸葛恪,以及东兴之战的胜利,在吴国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后,诸葛恪作为托孤大臣,被孙亮崇拜为太傅,成为东吴权的大臣。
东兴之战:曹魏15万军队被4万吴军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