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历史、文化、武术与汉朝相结合,不乏能臣良将。唐朝对中亚西部地区的统治也被记录在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这表明了唐朝的领土有多广阔。然而,唐朝的衰弱始于唐玄宗,唐玄宗喜欢安禄山。后来,安禄山以杀死杨国忠的名义起步。事实上,安禄山的目标是推翻唐朝。
[img]671771[/img]
汉军诞生
安史之乱爆发后,对唐朝进行了沉重打击。唐朝的死敌吐蕃势力乘机占领了河西、陇右、沙州地区。此后,从唐朝到西域的道路被吐蕃拦住。唐朝失去了通往西域的要道。然而,唐朝很幸运。虽然通往西域的主要道路被切断,但河西等地区有许多汉人生活在这里。他们渴望唐朝,不愿意被吐蕃残忍地统治。吐蕃势力过于不开化,吐蕃的自我发展受到限制,根本没有辽夏治理领土的能力,这给了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一个机会。
[img]671772[/img]
吐蕃统治河西时,有一个叫张议潮汉的人出生了。他从小见证了吐蕃的残酷统治,决心光复河西,回归大汉。张议潮所在的张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地是河西的一个富裕家庭。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张议潮竭尽全力招募和训练军队,等待与吐蕃作战的机会。
[img]671773[/img]
公元848年,张议潮率军攻占瓜沙二州,并派人向唐朝报告。唐朝在这个时候开心已经太晚了,唐朝皇帝没想到还有一支私人部队愿意为唐朝效力。两年后,张议潮收复了河西11个州,唐宣宗封张议潮为沙州节度使,成为唐朝驻边大员。867年,张议潮在长安任职,被封为光禄大夫、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等职,872年,张议潮在长安病逝。
[img]671774[/img]
发生变化
事实上,早在张议潮在长安工作时,归义军的首领就被张淮深取代了。他是张议潮的侄子。然而,张议潮死后18年,张淮深被张议潮的女婿索勋杀害。索勋要求张议潮的另一个儿子张淮鼎担任节日使者,但两年后,张淮鼎去世。张淮鼎的儿子张承奉应该接任,但索勋没有支持张承奉,而是独立归义军的节日使者,但他仍然是唐朝的边防部队。
归义军是张建立的军队。虽然他们现在属于张的女婿,但张的人不愿意。张的第14个女儿和女婿李明珍反对索勋领导归义军。他们派了三个儿子杀死索勋,并支持张作为节日使者。
后来,张承奉对妻子的胁迫不满。两年后,他打败了李,夺回了自己的权力。唐朝承认了归义军的变化,唐朝还封张承奉为敦煌节日使者。
张承奉很有能力。他在河西大力发展农业,整顿军队,养了大量好马。张承奉实力雄厚后,张承奉攻击周边小部落,扩大了领土和人口。
唐朝灭亡后,朱文篡权。张承奉反对朱文,但他也在积极准备当皇帝。不久,张承奉自立为皇帝,称金山国圣文神武帝,称白衣天子。然而,由于归义军的宽容政策,维吾尔族势力崛起后打败了张承奉。据史料记载,张承奉不得不当儿给维吾尔族皇帝。
[img]671775[/img]
结局成谜
张承奉死后,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混乱之中。归义军统今天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张议潮的后代统治了这支军队,而是曹议金。曹议金成为归义军的节度使者。曹家也是河西大族。曹家经历了七个曹氏节度使者,但与唐朝无关。此时,中原非常混乱,根本不关心归义军的力量。从那时起,曹的归义军就很少出现在历史资料中。
到了宋朝,因为宋朝是一个不进取的朝代,所以远离西北的归义军不会受到重视。然而,宋朝和辽朝已经封存了曹氏归义军的首领册。
那归义军自从姓“曹”后去了哪里?
归义军并没有消失,仍然占据了瓜沙二州,但西夏和吐蕃之间的残余部分被分开,这使得归义军很少被记住。直到归义军的最后一节让曹贤顺投靠西夏,这支被遗忘的“边防部队”才消失。
后人认为,自张议潮以来,归义军逐渐回归维吾尔族。但事实上,归义军对国家和宗教非常宽容,导致维吾尔族、水陀等部落逐渐壮大力量。他们中的一些人融入了归义军,而另一些人则与归义军发生了冲突。
张和曹带领归义军不是维吾尔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只是后人从宋史、元史等一些史料中称之为“沙州维吾尔人”。事实上,真正的归义军大多是汉人。
守卫王朝66年,却被遗忘的归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