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传至今的古词很多,听起来有话要说。如果你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很多知识。
就像“黄花女孩”这个词一样,它的意思经过多次演变,终于定型了,指的是等待书法女孩、年轻、等待和尚的处女。如果你追根究底,你会发现这个词有很多来源。
[img]669768[/img]
黄花闺女
在古代,那些没有结婚的皇室亲戚、公主和小姐会在额头上贴上一种装饰品,叫做“黄色”。它是用黄纸切成的桃花形状,然后粘在额头上,或者直接用黄色的花瓣粘在额头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她的真实身份,表明她仍然是一个名花无主的女人。那些准备搬家的公子哥可以放心大胆地求婚。
久而久之,给额头贴“花黄”的做法在民间流行起来,各阶层少女争相模仿,民间用“黄花少女”来指代未婚少女。
黄花闺女
南北朝时期,有一首著名的叙事诗《木兰诗》,描述了花木兰(412-502年)打扮成男人后,为父亲参军,然后在战场上做出贡献,然后凯旋归来,受到村民们的热烈赞扬。诗中有一句话:窗理云鬓,镜帖花黄。
这首诗描述了花木兰在代父参军前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她每天都要坐在窗前梳头,把鬓角的头发梳得柔软明亮,把象征少女身份的花黄贴在镜子前额上。
从这首诗来看,这一时期的女孩贴花黄已经相当普遍了。对于像木兰这样的普通女孩来说,这也成为她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这和现代女性每天涂口红是一样的。
[img]669769[/img]
然而,“黄花女孩”的由来并不是花木兰创造的,而是与南北朝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363-422年)的女儿寿阳公主有关。她比花木兰早出生30多年。经过她的传播,黄花女孩这个词逐渐确定。
寿阳公主在中国民间被誉为“花神”。她有沉鱼落雁的美丽,性格活泼好动。她喜欢整天和一群宫女一起在宫殿里追逐和玩耍。有一天,当她厌倦了玩耍,汗流浃背时,她只是躺在亭子下面的长凳上休息。西风吹掉了许多黄色的梅花。碰巧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额头上有汗水,梅花被粘住了。
汗水浸泡后,寿阳公主的额头上出现了梅花形的痕迹,无法擦拭。母亲看到女儿额头上的梅花痕迹后,感觉很漂亮,增加了女儿的魅力,@ 建议保留女儿。
然而,三天后,这个痕迹消失了。为了让前额再次出现可爱的梅花痕迹,增加自己迷人的魅力,寿阳公主只是每天在前额上摘几朵梅花,做装饰。宫女们看到寿阳公主如此美丽动人,于是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很快从宫殿传播到民间妇女,并成为常态。
后来梅花只在寒冬腊月开放,平时看不见。@ 民间女性脑洞大开,每个季节都能看到的黄灿灿的花,都会摘下来贴在额头上,增添自己的妖娆魅力。
例如,春花、刺玫瑰、菊花、桂花、金盏花等,已成为已婚女孩使用的装饰品,但女孩使用最多的是梅花和菊花。它们都有坚定、高贵的美丽意义。
后来,女孩们收集了这些黄色的花,干燥成粉末,做成天然颜料,把纸或叶子切成她们最喜欢的形状,然后染成黄色,贴在前额、脸、鼻尖、下巴、嘴角等部位,以展示她们对美的热爱。
为什么古代女孩叫“黄花闺女”?它是怎么起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