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南(558-638年)是初唐著名的作家、诗人、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施,世居慈溪北乡鸣鹤场。与欧阳询、楚遂良、薛姬合称“初唐四大家”。唐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记室、弘文馆学士、方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虽然他看起来胆小无力,但他性情坚强,敢于直言不讳地接受建议,赢得了李世民的尊重。他被称为“美德、忠诚、博学、文字、书汉”。
在书法造诣方面,于世南崇拜王羲之七世孙志永和尚为师,赢得了“二王”的真传,外柔内刚,笔触圆润,充满活力。据说他写的《孔子庙纪念碑》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唐太宗非常喜欢于世南的书法,经常写作。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的一些代表作
据说有一天,唐太宗写了一个“剑”字,但是戈字还没写好,就在于世南进见的时候,也就是写了一个“戈”字。唐太宗给魏征看了他们合写的“剑”字,说:“我向世南学习,还差不多吗?
魏征看完后说:“戈字挺逼真的。”于世南死后,唐太宗叹了口气:“世南死后,没有人能论书。”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于世南在长安中风,享年80岁,是当时的生日之星。
谈到死亡,虞世南有一份传世的行书悼词《汝南公主墓志》,真迹藏于上海博物馆。这篇文章是在贞观十年(636年)为悼念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女儿汝南公主李宇而写的,共222个字。汝南公主李宇16岁去世,据说因母亲长孙皇后去世而早逝。小公主小时候很聪明,深受唐太宗的喜爱,没想到早逝,太宗很伤心,让虞世南写悼词。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这篇文章是虞世南手书的草稿,萧散虚和,俏媚非凡。因为用笔和宋代的米琏差不多,所以有一种说法是米奘临写的。这篇文章的签名是“贞观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此时,于世南已经78岁了。他的笔力还是那么强,动作还是那么精准。确实是晚年一代宗师的完美风格。明代李东阳评论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书法所学到的一种独特的笔法。
78岁的虞世南为汝南公主写悼文,依然强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