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约1552-1638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到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被选为翰林检讨会,备员史馆4年。1592年,他被诬告为“浮躁”降职,因上书抗击日本海盗。1606年,他被补充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他被转移到福建参政。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王肯堂出身官宦之家,父王樵出身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因母病习医,王肯堂博览群书。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检讨,官员前往福建参政。与传教士利玛窦有交往。万历二十年(1592年)因上书直言抗日,被诬陷为“浮躁”降职,于是称病辞归。重新研究医学,可以做眼窝肿瘤切除术,治愈疯狂疾病。11年编成44卷《证治标准》,220万字。还有《医镜》4卷、《新雕医论》3卷、《郁冈斋笔尘》等,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今人编有《王肯堂医学全书》。
王氏因母病志于医。1570年,妹妹濒死,经王氏治愈。是延诊求方者,庭户常满。父王樵以为害举业,戒之。罢回后,复肆力医学。1579年秋,遇缪仲淳于白下(今南京),友谊颇深。王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有交往,讨论历算。王氏兴越广泛,与郭丹论数纬,与董其昌论书画,与曾柏大师论参掸,有利于他提高知识结构,开展医学研究。书法深入晋人堂室。编辑郁冈斋帖数十卷,手自钩,为一时石刻冠。曾授翰林院检付,参与国史编修。
由于朝廷拒绝接受他的抗日批评,他愤怒地说,他辞职回到了家乡,从那时起,他重新操作了他年轻时最喜欢的医学。在家里,他在治疗民病的同时写了一本医学书。他成功地切除了一名患有眼窝边缘癌症的患者,并进行了落耳再植术。他“以惊驱惊”治愈了一个富有的孩子在科举中惊喜过度得到的精神疾病。
[img]669430[/img]
王氏有《证治标准》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4卷,包括《古代医统正脉全书》44卷。@ 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笔释》等。
王肯堂: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有证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