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袁氏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家族,东汉末年湮灭,祖籍在汝南县(今河南商水西南)。
自袁亮以来,他的孙袁安一直是司空和司徒,安子袁敞和袁京都是司空。京子袁汤是司空和太尉,汤子袁逢也是司空,弟子袁奎也是三公和太傅。四世有五个人居三公之位,所以他们被称为司空。四世三公。
袁绍是袁逢之妾的长子,袁逢将袁绍传给了他的兄弟袁成。袁绍在少帝朝拜司隶校尉,到献帝时为将军。
据研究,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后裔桂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桂满死后,死后的头衔是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一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期,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圆、远通用,所以圆涛涂又写了辕涛涂。到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去掉旁边,永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都有详细的记载。
据《汝宁府县志》记载,汝南古为沈蔡诸国之地,战国时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属英川县。到汉代,汝南县隶属于豫州,领县37个,包括今天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黄川、安徽阜阳、蒙城等大片领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争、官职调任等原因,汝南袁氏虽然衍生出许多支脉,广泛发展到国内外,但发源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繁荣的一个。
袁逢的直子袁术则至后将军,后自取玉玺,自立为帝。
从血缘的角度来看,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从宗法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兄弟。学者记录往往不同。
袁绍和袁术都是东汉末年割据方的英雄。他们曾带领关东诸侯与权臣董卓进行讨伐,董卓随后杀害了洛阳的袁伟和袁基(袁术之兄)一家20余人。
后来,袁术因自力更生而死于各种英雄的攻击。他的儿子袁耀投奔东吴势力。袁绍想与曹操争夺世界,但在官渡战役被击败后不久,他的儿子袁谭、袁尚和袁熙因夺位而战,最终被曹操摧毁。
[img]668499[/img]
东汉袁安没有当官的时候,住在洛阳,很有名。一年冬天,洛阳冒雪去拜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把袁安困在雪里,洛阳命令跟随者扫出一条路进入袁安的房子。袁安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为什么不向亲戚求助呢?袁安说:每个人都没有过上好日子,大雪天我怎么能打扰别人呢?洛阳钦佩他的贤德,把他当成孝廉。
袁氏后人,念祖上德,后人以卧雪堂为堂号。卧雪堂是袁氏的第一扇门。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袁氏名人辈出。根据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篡》载,从后汉魏晋到梁陈,袁氏正传世28人,三公,会仆17人。《新唐书?宰相世系等书记载,袁政后裔袁干封贵乡侯,袁干八世孙袁良(东汉汝南人),孙袁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称为后官至司徒。与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多次弹劾窦氏兄弟专横,为时人称赞。袁氏自袁安以来,一直兴旺发达。他的子孙后代,官宦,四节五公,始于东汉一代(风《重建汝南县志》),历来是东汉著名的家族。根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编制的《汝宁府志》和民国27年(1938年)编制的《重建汝南县志》,历代汝南袁氏封爵位有6人,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20多人,如袁良、袁安、袁汤、袁逢、袁绍、袁术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汝南袁氏虽已迁徙到国内外许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后裔在汝南县生息繁衍。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首先是顺。周武王灭商朝后,为了存祖后,封顺的后代桂满(历史上称为胡公满)于陈。桂满13世孙陈医生是袁姓的祖先,也是汝南袁姓的祖先。它的封邑阳夏是袁姓的根据地。春秋时期,陈国被楚国摧毁,子孙分流。
汝南袁氏就像弘农杨氏一样,是一个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
东汉时期著名世族:汝南袁氏的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