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时期人性是解放还是压抑?
当许多人提到宋明理学的“拯救自然和消灭人类的欲望”时,他们可能会说宋明理学对人性的限制是最严重的,但事实上,他们甚至可能不知道宋明理学家指的是谁。就人性理论而言,宋明理学比任何早期都更开放,因此有两个问题需要纠正:
一、概念演变
宋明理学对人性有两种看法,一种叫天地之性,即本善之性;一种叫气质之性,即后天人作恶的根源。宋明理学认为,这两种性是天生的,不可能消灭任何一方——这是为佛教和老学而提出的!佛教要消灭的恰恰是气质之性。宋明理学的“灭人欲”实际意思是“灭不合理欲望”,佛老是“灭人欲望”。
[img]667678[/img]
人的欲望被认为是邪恶的,来自唐朝韩愈的学生李翱。直到这个时候,中国才首次将人作恶的原因归咎于“情”和“性善情恶”。再往上去魏晋玄学,有一场“圣人有情”和“圣人无情”之争,显然,“圣人无情”命题赢了。@ 从魏晋到南宋,“无情”、“灭情”的观点是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主流。可以说,这些时期真的压抑了人性,“无情”、“无欲”是对成圣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种感觉,理学才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两者都是人天生的。气质之性是指理学之前所说的“情”和“欲”。很容易发现,与之前的理论相比,理学绝对是最开放的——那些连“爱”都是、“欲望”的思想应该完全灭绝。它怎么能比理学更开放呢?但是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很容易信口开河。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你可以看看当代学术界的一些专业和论文。
[img]667679[/img]
二、饿死小失节大
何林先生已经指出,这句话不可能是程伊川发明的,而是源于民俗。有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说这不是为了理学翻案吗?是的,确实有必要翻案。进入现代社会后,许多中外学者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哲学家通常在与世俗世界交流时影响世俗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家带领世俗世界奔跑。程伊川当时只是一个小官员。虽然他在士大夫阶层很有名,但绝对不可能影响民俗。可以说,没有哲学家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的民间学术素养与现代西方科学兴起时基本相同。在古代,人们通常相信哲学家和思想家可以在各个方面影响他们的国家。事实上,只要我们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是当今科学氛围最强的国家,但也有非常强烈的反智主义思想。我国一直重视科学强国,但民间反科学的人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反驳科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远远大于哲学和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但即便如此,科学在面对世俗影响时基本上处于劣势,更不用说古代思想家了。
在现代社会,一些社会学家做了统计,发现当代社会学和哲学基本上落后于世俗流行文化。通常,世俗世界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解内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迟到了——我认为这可能不适合古代。鲁迅先生在中国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就指出,中国古代人对儒家思想漠不关心,不熟悉儒家思想。可以说,在当时非常重视思想家对世界的影响,把过错推给儒家思想的民国时代,这种观点真的很有启发性,符合当代学术观点。不幸的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习惯于认为思想家是国家结构的领导者——谁能想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影响西方历史和政治进程?但在中国,这种无知随处可见。
还有一点,鲁迅说,中国大致根源于道教(大意)这句话是用来批评道教的,道教是宗教,最容易影响世俗社会,@ 中国的邪恶和过错基本上是道教问题——这是鲁迅的初衷。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他们在赞美道教,然后用道教代替道教。他们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宋明理学的科技水平如何?
王太庆和王子松先生曾指出,宋明理学是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巅峰,其分析和综合应用与西方现代科学非常接近。许多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也指出,宋明理学最接近自然科学。为什么?
以朱子为例,我们作了一个解释:
1、科学史上第一次假设雪花的结构。
2、北宋浑天仪用水环绕大地(与古代相比是最先进的),因此太阳如何通过环绕大地的水成为一个大问题,但我们无法解决这一困境。到了南宋,朱子第一次指出浑天仪器用水是完全错误的,应该用气代替水——最后,一千年的困境得到了解决。从文献资料来看,他很可能自己做过浑天仪,所以可以指出前人有很多妄言。他想象,如果一个人能进入浑天仪,直接观察天体是不可能的,通过仔细观察天空中星体的运行轨迹或了解星体的运行规律和状态——天文望眼镜出现之前。
3、非常重视梦溪笔谈和北宋的科学成果,鼓励学生观察和使用浑天仪,测量天上星体的角度。朱子本人在测量了不同地区北极星仰角度数的差异后,没有强行解释,而是记录了自己的疑惑,具有科学实验的精神。此外,他还试图解释北极星是否运动的问题。
4、通过观察,朱子发现山的形状与海水冲刷的地形非常相似,结合山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推测山可能是沉积和海水冲刷的共同结果。但直到300年后,西方自然科学家才错误地认为这只是由于海平面已经上升到这个高度造成的。后来,西方科学家提出了朱子的类似观点。
5、这里的九重天是指九星,而不是神话中的九重天。@ 他要求学生写《星经》和《步天歌》,非常重视天文知识。
与此同时,宋朝还取得了许多其他科学成就,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上面提到的,还包括如何传播“声音”的想法。宋人认为,声音的传播可能类似于水波的波纹——虽然粗糙,但这是当时前所未有的想法。
李约瑟从地理环境和古今科学的比较来谈论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自然科学,但事实上,当我们仔细比较西方现代科学和古代哲学(古代科学包括在哲学中)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研究框架。而且,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一个问题的人——古代西方哲学如何产生现代科学?之后,在几本书《物理史》和《科学史》中,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技术创新。
在放大镜和望远镜出现之前,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最大和最小的对象,所有的古代科学都主要是投机性的,没有人能提出确切的实验证据和具体的观察内容。因此,我们现代人观察到的原子和分子都依赖于现代技术创新后的放大镜,对宇宙的理解主要依赖于望远镜。
许多技术发明也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但技术发明的繁荣是在帝国全面战争期间产生的。为了增强实力,争夺霸权,各国皇室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技术革命——虽然大部分都失败了,但一旦成功,就会对科技史产生重大影响。
随后,现代科学建制出现,产生了专门的学术研究学科。
许多人认为清朝不重视科学,但事实并非如此。清朝是皇室必须学习科学的东西,而人们完全禁止学习科学。这样,在科学难以广泛推广的清朝,就很难产生专门的科学家。
[img]667680[/img]
宋明理学的科技水平如何? 人性是解放还是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