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末年至唐朝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等人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对安史之乱来说,持续了8年左右。时间长,规模大,安史之乱后,唐朝不可避免地进入衰落。值得注意的是,公元757年正月,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被杀,即造反一年后死亡。然而,安史之乱持续了大约8年。一方面,这是安庆绪、史思明等人继续叛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唐朝对节日使者的不信任也是安史之乱八年后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
[img]667044[/img]
一
@ 14年(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从河北范阳到东都洛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唐玄宗李隆基逃离长安后,安禄山率领的叛军占领了长安城,这无疑是安禄山势力达到顶峰的体现。然而,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安庆绪杀害。在此基础上,安庆绪自立为帝,年号载初。被迫退出洛阳,逃离叶城。与此同时,唐玄宗李隆基已经退位,唐肃宗李亨能够掌握唐朝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唐肃宗重用郭子仪等将领。公元757年,郭子仪攻克河东郡,叛军将领崔乾佑悄悄逃往南方。对此,唐军乘胜追击,消灭了十多万叛军。
[img]667045[/img]
二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撤出洛阳,面对唐朝军队的一步步逼迫。乾元年(758年)9月,唐肃宗派遣郭子仪等9名节度率领步兵骑兵20万次进攻安庆绪盘踞相州。乾元二年(759年),安庆绪为部杀史思明。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所以,对史思明来说,继续带领叛军和唐军在安史之乱中作战。然而,随着唐朝军队的不断反击,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实力严重削弱。在此基础上,唐朝完全有机会提前结束安史之乱。但唐肃宗对郭子仪、李光璧等节度使的矛盾态度,导致唐军被史思明击败。
[img]667046[/img]
三
唐肃宗派鱼朝恩来指挥郭子仪、李光璧等藩镇。结果,唐肃宗想立功,劝说各军进攻。不得已,李光璧等人出战,唐军大败,河阳、怀州等军事要地都归于史思明。在这方面,在我看来,如果唐肃宗能够充分信任郭子仪、李光碧等藩镇,让他们消灭叛军,安史之乱很可能会提前几年结束。然而,像唐玄宗一样,唐肃宗担心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他担心下一个安禄山的出现,堤防郭子怡、李光比等将军,也就是说,他不够信任,派太监指挥,自然遇到了很多挫折。
四
@ 据《旧唐书》等史料记载,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和部将谋杀。唐肃宗在元年(762年)去世,时年52岁。因此,唐肃宗李亨的死无疑放慢了唐朝军队对史朝义的进攻步伐。唐肃宗去世后,唐代宗李豫即位。在此基础上,唐军在回族士兵的帮助下开始反击,突破了历史朝义首都洛阳。他北逃到莫州(今河北任丘地区),然后叛徒离开。公元763年,史朝义的主要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都叛去,对此,史朝义显然无法东山再起,于是他最终自杀而死。因此,公元763年,唐朝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然而,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诸多藩镇的格局也难以改变,这也成为唐朝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造反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 为什么[安史之乱]还是打了八年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