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皇帝,其中许多是建立国家的皇帝,这些是一些朝代的开国皇帝。对这些开国皇帝来说,庙号上有两个名字:太祖和高祖。比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庙号是高祖,也就是唐高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即庙名为太祖。北宋以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庙号也是太祖,即明太祖。所以,问题来了,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换句话说,对于开国皇帝来说,庙号为“高祖”和“太祖”有什么区别?
[img]667033[/img]
一
@ 庙号早在商朝就成立了,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视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只有四个庙号:“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创基立业、功高者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世”(世祖盘庚、世宗和甲)、中兴人称“中”(中宗而乙),并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称号。隋朝以前,并非所有的君王都有庙号。例如,在西汉十多位皇帝中,只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查。然而,隋朝以后,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有庙号。
[img]667034[/img]
二
一般来说,对于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来说,只有开国皇帝的寺庙名称才能被称为“祖先”,而后来的皇帝只能被称为“宗”,如唐太子李世民、唐高宗李志、唐玄宗李隆基等。至于开国皇帝的庙号,又分为高祖和太祖。一方面,就高祖而言,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是他们用太祖庙号来追封自己的祖先。例如,李渊建立唐朝后,他的祖先李虎被封为唐太祖。李虎(498-551),字文彬,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魏大臣在南北朝。
[img]667035[/img]
三
据史料记载,武德元年(618年),李虎的孙子李渊称帝,唐朝成立后,被追溯为景皇帝,庙名太祖,葬于永康陵。此外,对唐高祖李渊来说,用太祖庙号追封自己的祖先李虎,是自己能建立唐朝,离不开李虎建立的基业。另一方面,就太祖而言,有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就朱元璋而言,他是一个平民,也就是说,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不是依靠祖先建立的基础,而是从零开始建立的明朝。在此基础上,朱元璋自然不需要追封祖先为太祖,即朱元璋本人可以使用太祖庙号。
四
@ 刘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对刘邦而言,后人一般称之为汉高祖。然而,刘邦实际上是太祖,而不是“高祖”。对刘邦来说,建立西汉王朝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他多年的努力。然而,刘邦的头衔是“高皇帝”,@ 刘邦被后人称为汉高祖,但在庙号上,刘邦应该被称为汉太祖。总的来说,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来说,如果庙号是太祖,那就意味着江山主要是自己打下来的。然而,如果开国皇帝的庙号是高祖,那就意味着它可以建立一个王朝,这与祖先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它用太祖的庙号来封住祖先。
为什么开国皇帝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两者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