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过(1154~1206)南宋作家,改字,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比庐陵长,死于江苏昆山,现在墓还在。四次失败,流落江湖,布衣终身。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落魄的事情,但刘过却很有名。刘过以词闻名,与辛弃疾交朋友。他们经常唱诗。
[img]665881[/img]
但我最喜欢的是刘过的歌曲《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宋代: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20年后,它重返南楼。柳下的船还不稳定,可以持续几天,中秋节。黄鹤断了头,老人现在在吗?老江山充满了新的烦恼。想买桂花同载酒,最后不一样,少年游。
唐多令原本是一张非常不受欢迎的词牌,很少有填者。刘过写完这个词后,很多人来和这个词说话,这个词牌也摇摆在灰尘中,成为一张闪亮的词牌。但我所知道和深刻的唐多令,只等于这首歌,我想象它总是穿着绿色的衣服,站在远处的船头。
这篇文章写道,秋天重新登上了二十年前武昌南楼的旧游地,所见所思,缠绵而凄凉。在表面景观、风景、音乐、酒流连的舒适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沉重的失落和痛苦。流畅而熟练的文字描写,和谐、工整、流畅的节奏,都像是在这个热烈的场景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自然的笑容。这淡淡而深沉的悲伤,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无数无法释放的。面对大江东去黄湖断集,没有豪情可抒!
忘了当年除了300首,第一次读这唐多令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只知诗人伤国之伤,叹时序催人,悲烈士暮年。只是一句话想买桂花同载酒,便觉得余味绕梁,当时心也戚戚焉,孤凄四望,每读一遍就做态一番。少年时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白马过缝,不等回头,身后其实已满目苍夷,正是天凉好秋。心情也是按时间顺序转换或重叠的,甜酸淡淡的味道会,不足为外人道。
青少年不再,叹息陡峭的生活。也许只有青少年才相信永恒,也只有青少年才怀疑一生。对于拥有,不想想想象失去;对于失去,不能说永恒。
然而,记住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间。-这就够了。
[img]665882[/img]
除了书页上郁郁葱葱的芳草,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喜欢那首唐多令,有没有人会在春天读秋天,读秋天不再来的季节。
刘过:南宋落魄的文人写了一首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