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高宗赵构晚年传给养子赵敏,后来是宋孝宗。
[img]663569[/img]
事实上,在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他曾有过一个儿子,并被列为皇太子。
王子叫赵,生母是宋高宗贤妃潘氏。
赵瑜出生于南京,建炎元年六月。
[img]663570[/img]
当时,南宋刚刚成立,国家基础不稳定。宋高宗特别喜欢这个乱世出生的孩子。
而且,这也是31岁的宋高宗,目前唯一的儿子。
很快,宋高宗赵构就加官进爵,以示宠爱——任命他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使,称魏国公。
然而,两年后发生了一场变化,这个儿子差点要了宋高宗赵构的命。
建炎三年三月,宋军两位统军将领苗傅、刘正彦对宋高宗赵构不满,发动兵变,迫使宋高宗赵构退位,让两岁的王子赵构即位,改年号为明受(会苗傅、刘正彦作乱,逼帝禅位于他)。
[img]663571[/img]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苗刘兵变”。
当然,宋高宗很快就平定了这场兵变。
儿子赵年幼,还不懂世事,所以宋高宗并没有疏远他。
建炎三年四月,宋高宗复位后,迅速将儿子赵庚封为皇太子(皇帝复位,以为皇太子)。
但此时的皇太子赵轼,却不幸病倒了——一岁多的孩子,毕竟经不起多次折腾,尤其是兵变时的惊吓(太子立,属于疾病)。
本来赵的病情并不严重,只要是好好休息,稳定好心情,一年内就会恢复。
[img]663572[/img]
然而,三个月后,宋高宗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终究发生了——两岁的儿子赵,病情突然恶化,死于不治之症。
原来,当年7月的一天,一位负责照顾赵昭的宫人在匆忙行走时,不小心踢翻了宫殿里的金属炉。
而倾倒的金属炉,在倒地的时候,在安静的宫殿里,发出刺耳的叮叮当当声。
睡眠中的赵琦被这种刺耳的金属声惊醒,心理上再次受到极大的刺激,突然加重了原本稳定的病情(宫人夜以继日地上金炉发出声音,王子惊慌失措,疾转剧)。
[img]663573[/img]
很快,两岁的赵便病入膏肓,连宫中一向医术高超的太医都束手无策。
不久,两岁的赵就死了。
赵子死后,朝廷将他的头衔命名为“元懿”,是元懿的王子。
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庚是怎么死的? 他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