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朝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少帝赵兵在崖山跳海殉国,宋朝成立319年,按照史书规定,经历了18位皇帝。然而,在此期间,确实有一位皇帝,因为他太年轻,在位时间很短,是叛军扶持的傀儡,从未被历史学家承认。这个人就是简宗赵,在位才26天。
赵健出生在“靖康之变”时,他的父亲是宋朝最著名的“逃亡皇帝”——高宗赵构。赵健出生不到三个月,就被封为少保、集庆军节使、魏国公。虽然他没有王子的名字,但他实际上是储君。赵健是高宗的独生子,自出生以来就受到了他的极大爱和照顾。
宋高宗只有赵独子,非常爱他
高宗像老虎一样害怕敌人。面对金兵南侵,他没有其他能力。他只知道盲目逃跑。这种行为可能受到父亲和兄弟被俘和羞辱的刺激,他不想跟随他们的后尘。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时,高宗一路南下,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跑到杭州。结果,在这里,高宗遭遇兵变,被迫将王位交给儿子赵伟。
兵变的原因是胡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对高宗纵容枢密使王渊、宦官康履等人横征暴敛不满。此外,当他从扬州撤到杭州时,王渊实际上用船运送了他的私人财富,以至于成千上万的宋兵在没有船的情况下被歼灭。这一巨大而无耻的过失让留在杭州的宋军感到愤慨。与此同时,只有苗傅、刘正彦两支部队负责杭州的守卫工作,这种多重“利好”,给了他们发动政变的雄心勃勃的机会。
苗傅、刘正彦强迫高宗退位,赵成为皇帝
当年3月5日,苗傅、刘正彦正式发动兵变,一方面杀死王渊、康履等人,另一方面胁迫2岁的高宗传王子赵。面对叛军、王渊、康履杀红眼,高宗吓得魂飞魄散。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对方的要求,退位,自称太上皇,并敦促隆佑太后(宋哲宗的皇后,高宗的伯母)听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苗刘兵变”。
元懿王子,高宗子,母潘贤妃。建炎元年6月,他出生在南京。拜检学校少保,集庆军节使,封魏国公。金人入侵淮南,帝幸临安,与苗傅、刘正彦作乱,逼帝禅位于元明。见《宋史卷246·列传第五》。
[img]663558[/img]
在位仅26天,赵就被苗刘扶立为皇帝
隆佑太后执政后,为了稳定局势,经过与宰相朱的讨论,一方面传旨让赵即位,改元,另一方面假意笼络和提拔苗刘,但暗中联系了驻扎在其他地方的将军张军、吕一浩等人,要求他们迅速为王者服务,帮助高宗复位。
在得知政变的消息后,张军、吕一浩等人联系了将军张军、韩世忠、刘光世等人。4月初,苗刘听到将军秦王的消息后非常害怕,被迫接受朱胜非的提议,并带领所有官员要求高宗复辟。高宗复位后,龙佑太后撤回窗帘,小皇帝赵齐以王子的身份退位,距离他被扶上舞台只有26天。
在韩世忠、张军等人进城之前,自知兵力不敌的苗刘已经畏罪潜逃,在路上烧杀劫掠,伤害了许多县。但不久,刘正彦在浦城被韩世忠俘虏,苗傅被建阳当地团练俘虏,献给韩世忠。苗刘被判处灵迟极刑。
韩世忠等人起兵勤王,帮助高宗复位
同年5月,金兵暂时北撤,高宗随后带赵离开杭州,北上建康(今南京)。赵从太小,一路上辛苦工作,进入建康后不久就得了疟疾。当年7月,赵在行宫治病期间,一个宫女走路时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巨大的噪音,吓死了三岁以下的孩子。
既然傅等伏朱,皇帝复位,他就是皇太子,从幸建康开始。太子立是一种疾病。宫人误夜地上金炉有声,太子惊慌失措,转剧,死于元懿。引文同上。
高宗得知独子死亡的消息后,非常伤心,哭了三天三夜。即使他处死了宫女和保姆,也很难消除他的悲伤。后来,高宗追捕赵伟为元毅王子。由于高宗没有孩子,他只能把王位传给太祖、皇室成员赵敏,也就是宋孝宗。
[img]663559[/img]
赵聪被吓死后,高宗愤怒地杀害了宫女和乳母
由于赵毅在位时间太短,是叛军支持的,没有正式登基仪式,也没有被史书记载为宋朝真正的皇帝。然而,元末红巾军起事时,冒充宋朝皇室的韩林儿仍然把赵毅尊为正式皇帝,并追求他的寺庙名称。
宋简宗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史书抹去的宋朝皇帝,赵 由于各种原因,史学家不承认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