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在位19年的丞相,也被誉为“东吴名相”。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手下也是人才济济,但能像顾雍一样一辈子仕途亨通,善始善终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
顾雍一生如此幸运,不仅凭借自己的才华,也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
[img]654759[/img]
顾姓是当时吴县四大家族中“顾、陆、朱、张”的第一位,也是江南的名门望族。顾雍小时候,东汉著名大学生蔡勇避灾南下。顾雍的父亲让顾雍拜蔡勇为老师,学习弹钢琴和书法。
顾雍才思维敏捷,头脑平静,深受蔡勇的喜爱。蔡勇把他原来的“雍”字送给了弟子。由于老师的赞扬,顾雍的话是“元叹”。
受到大学老师的好评,再加上顾雍本人的才华,@ 20岁时,顾雍被推荐为合肥县长,后来担任娄县、曲阿、上虞等地的地方官员,在这些地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兼任会员太守,但孙权没有到任,而是让顾雍担任会稽郡丞,代表太守,全权处理一切事务。顾雍也不负所托,把会员管理得井井有条,人心归附。
就这样,顾勇凭借自己的才华逐渐进入了孙权的权力中心。黄武四年(225年),总理孙邵去世。孙权没有选择顾大臣张昭作为总理,而是任命顾勇接任总理。
顾勇内心直爽,自律严明。孙权喜欢喝酒,经常和一群臣子一起喝酒玩乐。顾勇没有像张昭那样严厉批评孙权,而是和大家坐在座位上,但他没有喝酒,沉默寡言。
顾雍的态度远远大于张昭的威慑力。孙权和大臣们看到顾雍这样,往往不敢放肆,担心被顾雍指责。孙权叹了口气说:“顾公在座,让人不高兴。”
顾雍行事低调,不喜欢张扬。黄武元年(221年),孙权称吴王后为杨遂乡侯。顾雍被封后,连家人都没告诉他。后来,他的家人从别人那里得知了这件事。
顾勇的性格是如此低调和安静,正如古人所说,“安静的智慧”,安静和平的心态可以洞察世界的各种情况,因此,孙权评论顾勇说:“顾公不说,言语必须有。”
每次孙权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他都会派手去咨询顾勇。如果顾勇同意孙权的意见,他会邀请人们吃饭,讨论细节;如果你不满意,你就不会邀请人吃饭。这么长一段时间后,孙权根本没有问他的“顾公怎么说”,而是直接问:“顾公请你吃饭吗?”
顾勇即使对老板、同级甚至下属有不同的看法,也不会用激烈的方式反驳对方,而是会从更理性的方面入手,引导对方进入自己的思维,最终认同自己的意见。
[img]654760[/img]
顾雍对外人宽宏大量,但对家人的要求却很严格。有一次,孙权嫁给了一个侄女,宴请了顾雍祖孙三人。
宴会上,顾雍的孙子顾谭多喝了几杯酒,有些失态,当众跳舞,还停不下来。
第二天,顾勇当面狠狠地指责顾谭:“君王以含垢为德,臣下以恭谨为节。昔萧何、吴汉并有大功,何每见高帝,似乎都说不出话来;汉奉光武,也相信恪勤。如果你对国家,宁可汗马之劳,可书之事邪?但是阶级门户的资本,然后看到了宠爱的耳朵,何有舞蹈不再知止?虽然是酒后,也是靠恩忘尊,谦虚不足。损害我家的人必尔也是。”(《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
[img]654761[/img]
顾勇最后几句话说顾谭不够谦虚谨慎,担心顾家会输在你手里。顾谭听后感到羞愧,在墙上思考了一个多小时才被顾勇赶走。
顾勇在东吴担任总理已有19年了。他从不根据个人喜好和怨恨选择官员,而是试图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一旦他被任命,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们。俗话说,“毫无疑问,毫无疑问,毫无疑问”。
顾雍还经常走访民间,探索人民的痛苦,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在顾雍19年的精心协助下,东吴得到了全面的繁荣和繁荣,因此顾雍被誉为“东吴名相”。
吴赤乌6年(243年),76岁的顾雍病到了。孙权让著名医生赵泉去顾府诊治顾雍。赵泉诊治后,他没有告诉他病情。
几天后,孙权拜顾雍的次子顾济为骑都尉。顾雍得知后,意识到自己很快就去世了。他对家人说:“泉善不死,我买不起,所以我想见济拜。”果然,几天后,顾雍去世了。
顾雍死后,孙权穿着素衣亲自前往吊唁,后下诏称赞顾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并授予“肃侯”称号。
吴国末年,吴国后期重臣、鲁迅侄子陆凯称赞顾雍:“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步(谷)之相。与汉初之萧何、曹参相比,可见顾雍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东吴名相]顾雍:一生仕途亨通,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