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52409[/img]
礼仪之邦
中原人自称是礼仪之邦,其实始于西周。说话做事,吃饭睡觉,一切都有标准。夏天,大禹铸刑法,实行法制管理臣民,将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这是潘多拉魔盒,它完全打开了权力。因此,后世发生了许多变化,社会混乱也从此开始。臣民潜意识中酝酿的叛逆基因在历史演变中不断衍生出来。
左传记载:“昏、墨、贼、杀、高陶之刑”。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权力阶层采用残酷的刑法来制约,但普通犯罪可以制约,但如果发生战争动乱,就很难控制。面对战争,任何法律都会显得非常脆弱。除了法律,更大的标准是周礼,做任何事情,基本上都在周礼的规范之内,即使是战争。比如天子亲征,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礼记》记载:“类似上帝”、“宜乎社”就是祭祀太庙,拜神,都有严格的礼仪程序。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车马仪仗、横幅阵营、车阵校读,甚至胜利和胜利,以及降落仪式,如各种仪式,都应该遵循周礼。
[img]652410[/img]
周礼中有个“五礼”
为了有效遏制战争的发生,控制姬周家族的稳定,周天子不仅封闭了诸侯国,而且形成了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国家。他还广泛推广周礼,倡导“亲父为首…尊君为首”,这就是所谓的忠孝仁义。在这一时期,没有忠孝两难的说法。在这个时候,只有忠诚大于孝顺,也就是说,父亲的地位永远不会比周天子大,国家永远大于家庭。
若诸侯国君与周天子有矛盾,国君的儿子应认定父亲是错的,周天子是对的。春秋初,郑庄公与周桓王开战后,虽然郑庄公是小霸主,但还是要说礼崩乐坏,潜在地表达了对郑庄公的批评。周礼中有一个“五礼”,那就是吉礼(祭祀)、凶杀(丧葬)、军礼(行兵打仗)、宾礼(待客之道)、嘉丽(冠婚),这五种礼仪基本上包括西周最重要的事情,周天子希望约束诸侯国和世界臣民的道德,实施刑法制衡,“礼仪,刑罚,不礼貌,相对内在”,也就是说,不尊重礼仪,用刑法惩罚,可以说双手都要抓,双手都要硬。其中,军礼的实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周礼》载道:“大宗伯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t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可见军礼的使用,都是在非常严肃庄重的活动中,在对外作战时,封将、出师等,都是要起诉太庙的。战争越大,祭祀仪式越大,天子的威仪就越能体现出来。如果是天子的亲征,就要庄重宏大,这样才能调动军队的热情,赢得战争。
[img]652411[/img]
天子最多享受五军制度
在西周的军队建制中,基本上有严格的规制。5人是1伍,5伍是12,42是1卒,5卒是1旅,5旅是1师,5师是1军,也就是说,12500人才是一支完整的军队,天子最多只享受5军制,即3万多人。春秋战国时期,晋、齐、秦,甚至后来的宋。因此,周天子的军礼制度是徒劳的,名存实亡。在战场上,如果要严格遵守所谓军礼的诸侯国,往往是迂腐的君主,不能称之为霸主,比如宋朝的宋襄公。
春秋战国初期,尤其是春秋战争,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上战场。平民和奴隶没有资格参加战争。他们主要从事粮草转运、喂马、背锅做饭等工作。他们做的都是低级工作。只有那些贵族的孩子才能驰骋战场,所以当时才有“下令贡献”。参加战争的贵族孩子要分享军赋,也就是说,在普通人眼里,自带车马和盔甲是不可想象的。吃喝好还是很难的。哪里可能有钱买青铜盔甲参加战争?
两国战争,战争是战争,但正式战争,有麻烦,是战争在两国交界处,当时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太多,往往几个国家交界,所以战争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发展良好的诸侯国,双方都不想在自己和对方的交界处战争,把战争烧到其他国家,如春秋战争,往往把战场打到郑、宋等国家,可谓大国交战,小国遭殃。大多数时候,两国交战的地方都在野外,后来被称为“疆场”,也有人说“野战”。
[img]652412[/img]
你们有100辆战车,我也有100辆战车
战前,战争双方必须互相下战书,同意地点,相当于明确战争,战书必须温柔、尊重、礼貌,也必须善待使者,即两国战争的起源,即使战争,双方甚至可能举行宴会、音乐、诗歌、晋联盟诸侯会议,齐派使者在联盟唱一首难听的歌,也冒犯了晋,晋国带领诸侯联盟部队,即将进攻齐国。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鸿门宴也要在大战前举行。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大多是汽车战争。一般来说,双方很少说他们赢得的更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配备了相同的旗鼓,也就是说,你有100辆战车,我也有100辆战车,只有数量相等才能开始战争。而且如果战车阵法没有摆好,还是不能开战。宋襄公与楚国开战时,楚国没有渡过洪水,辅臣劝宋襄公乘机进攻。宋襄公的原因是对方还没有上岸摆好阵法。攻击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做法,导致宋国失去了先机,最终输给了楚国。
这种想法不仅存在于宋襄公身上,也存在于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君心中。例如,白胡子老人不能在战场上被俘虏。如果对方的战车在战场上坏了,不要追逐任何东西。这看起来很奇怪,但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记录。晋国与楚国开战,晋国撤退时,楚国士兵看到晋军的战车坏了,就跑上去帮助晋军修理战车,然后又开始战斗了,看起来几乎是喜剧,但实际上是在史书中看到的,也是古代中原历史的有趣故事。
军事仪式上还有一个大礼物,那就是胜利的一方会在胜利的时候重新调查封疆,建立界碑,聚集失散的人,纳入新的管理体系,以这样的仪式宣誓胜利,证明土地的所有权,也就是说,告诉对方这里已经属于自己了。如果对方再次进入这个领域,那就是搞侵略,也就是搞事,相当于挑起战争。到时候自己会更不礼貌,直到对方到处找牙。
春秋战国时期打仗是怎么打的? 别人的战车坏了,还得帮别人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