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上是五代,下是元朝,平定了江南,摧毁了北汉,想统一中原,实现世界统一,但从未做过。原唐朝的燕云十六州从未恢复过,中原地图总是很糟糕。为什么是这样?赵光义犯了一个错误,导致辽国登上鼻子,西夏趁火抢劫,宋朝无法实现统一。如果赵光义使用这三种政策,夏辽早已灭亡。
[img]652368[/img]
赵匡胤开宋以来,一直保持着强硬的局面,平南征北,意图统一世界。但是赵匡胤没有实现统一世界的愿望就去世了,赵光义接替了他的职位。赵光义也不是弱者,一开始也很强硬,攻克太原,摧毁了北汉。但在伐辽时,由于战术错误,高粱河之战大败,宋军精力充沛。经过几年的休息,赵光义二次伐辽,又因远征缺粮、将军不合而大败。从此宋朝转攻为守,辽国转攻为攻,多次入侵宋境。
面对辽国的入侵,赵光义始终采取防御措施。无论边将取得多大胜利,他都不会派兵乘胜进攻。他的理由是,经过多年的战斗,他的生活负担太重了。赵光义一再不发兵进攻,辽国一再出现在鼻子上和脸上。西夏利用火灾抢劫,与辽国一起吞噬宋地。宋朝不应该说统一。保住他们的领土是件好事。
事实上,赵光义有机会实现统一。首先,宋代有很多好将军,都吓坏了辽军,如李继隆、曹斌、张齐贤、尹继伦、杨延昭等。这些人在边境打了一场大胜仗,甚至摧毁了辽军。如果赵光义及时发兵,追求胜利,就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应借鉴汉代卫青和霍去病的战术,辽西夏都可以征服。
一是轻骑奔袭,长驱直入。宋代战马少,可以集中起来,组织轻骑,派一个好战士为先锋,一个好战士为帅,没有行李,轻骑奔袭,长驱直入,消耗敌人的活力,战胜夺粮,然后攻击下一个目标。霍去病就是用这种战术,几天内摧毁了几个国家。
二是以战养战,当地供应。宋朝多年来一直在战斗,供应不足,长途远征,粮草得不到帮助。如果我们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抓住一个地方,当地供应,粮草问题就可以解决。卫青用这种方法征服匈奴。
第三,游击,围攻。赵光义攻辽时,在攻城上消耗了大量兵力。正确的打法不应该攻城,而应该攻城,消耗敌人的兵力。并以游击的方式歼灭敌城外围的敌人,使敌城成为孤城,敌城自破。如果赵光义采取以上三种战略,有望实现统一,夏辽早已屈服。
由于赵光义的失策,宋朝没有实现大一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