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在临终前留下遗命,把自己埋在汉中定军山。古人死后都希望落叶归根。当时成都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诸葛亮为什么不回成都埋葬?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蜀汉的未来。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为了防守和带领进攻,从而推迟曹魏对蜀国的进攻,诸葛亮必须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利益。北伐有许多困难。诸葛亮死后,不忘给后人留下重要警告。
蜀汉总理诸葛亮受到祖先的支持,但北伐失败了。临终前,诸葛亮留下了一份遗嘱:我死后,我埋在定军山。成都有一座武侯寺,最早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昭烈寺。后来,“武侯寺往往靠近,君主和大臣们一起祭祀。”昭烈寺成为武侯寺。诸葛亮尸体埋葬的地方位于定军山脚下。
[img]647573[/img]
蜀汉都是成都,诸葛亮的家都在成都。他为什么要把自己埋在汉中的定军山脚下?有很多故事。
先说民间传说。诸葛亮死前告诉他的亲信士兵,我死后,你们把我的尸体抱在定军山周围。抬棺材要有绳子,这些绳子一定要磨碎,绳子在哪里断了,你就停下来,把我埋在附近。士兵们按照丞相的遗命,抬着棺材开始围着定军山跑。但奇怪的是,绳子总是不停地,把哥哥们累得吴牛喘月。总的来说,丞相和我们有什么仇恨和怨恨,改变戏弄我们的方式?一个聪明的家伙说:带刀,把绳子剪掉。绳子不断,我们的小命就断了。每个人都点头说,抽刀断绳,就近下葬。
听到这件事后,刘禅很生气,说你们都吃了熊心豹子的勇气,敢于自作主张。后主下令杀死所有这些人。头一落地,后主就后悔了。我不后悔杀人,但我后悔没有问总理的棺材埋在定军山的哪里。定军山这么大,我在哪里可以找到它?
在三国历史上,定军山是一场震撼历史的定军山之战。到目前为止,《定军山》是京剧中最著名的曲目之一。谭老板(谭新培)的《定军山》经久不衰。1905年,他主演了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定军山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img]647574[/img]
定军山位于汉中南部大巴山西侧,北距勉县约5公里。汉中沿汉中向东约30公里,是重镇汉中。当曹操占领关中,刘备占领西川时,夹在中间的汉中,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对曹操而言,即使不夺汉中,也暂时不会对关中构成威胁,毕竟汉中与关中之间还有巍峨的秦岭。但对刘备来说,汉中是西川的生死之地。如果魏军从汉中南下,走出金牛路,那就是平坦的四川盆地。成都没有危险,危险!蜀汉末年,魏军钟会部率领主力出汉中,牵制蜀军主力,使邓艾偷渡阴平,杀入成都城下,逼迫后主刘禅。
[img]647575[/img]
刘备和诸葛亮以统一世界为己任,自然知道汉中对西川的门户意义。只要你赢得了汉中,即使你不能向北攻击关中,你至少可以保持西川的无忧无虑。曹操拿下汉中张鲁后,蜀中数十惊,蜀中将军杀人也无法稳定局面。可见汉中对西川的重要性。刘备起蜀中精锐杀汉中,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7年)。想要汉中,必须先定军山。定军山以西为高山,以东为汉水谷。如果蜀军赢得定军山,汉中的西线就没有危险了。刘备只有赢得定军山,才有可能赢得汉中。
刘备带领蜀军主力渡过绵水后,沿着山脚向前走,在定军山脚下扎营。曹魏将军夏侯元看到了刘备的意图,带领军队争夺定军山。夏侯元非常清楚其中的力量:守住定军山等于依次守住汉中、秦岭、关中、潼关、洛阳
[img]647576[/img]
《三国演义》有一个著名的桥段: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曹操在汉水下营地,让刘备非常担心。诸葛亮心生一计,派赵云带着500人带着锣鼓家伙,悄悄潜入汉水旁的土山,听炮为号(电视剧是三下灯为号)。诸葛亮估计曹操睡着了,就以枪为号,让赵云打鼓呐喊,只是不打架。曹操一睡,就被赵云吵醒了。这三次,曹操几乎没有疯,赶紧带领军队撤退。这个故事的原型应该是鬼才法正给刘备出主意,派黄忠几次不打架,这让夏侯元感到懈怠。黄忠居高临下,乘势杀出,一战斩夏侯渊,曹魏益州刺史赵勇,魏军都惊呆了。
[img]647577[/img]
曹操越打越没脾气。此外,汉中不是直接关系到曹魏生死的地方。曹操搬走了汉中人民,把空汤的汉中交给了刘备。如果没有定军山的惨败,曹操可能不会撤军。魏军失去了定军山。汉中西线没有屏障。最好主动撤退。对刘备来说,汉中的危险地形远比汉中人民重要。
诸葛亮北伐时,常驻汉中,也知道定军山对汉中的重大意义。再加上诸葛亮北伐不利,深为以恨。临终前,人们把自己埋在定军山,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北伐志向,尽管死不改。诸葛亮希望蜀军有一天能恢复中原,消灭曹魏,回到旧都。想要这样,蜀汉将以汉中为前进基地。诸葛亮把自己埋在定军山,告诉蜀汉君臣,北伐一定是重中之重,千万不要自守。
很多人指责诸葛亮不顾蜀汉国力弱,不断北伐,涉嫌军国主义。众所周知,只有蜀汉弱,才必须以进攻为守,掌握战略主动权。蜀不伐魏,魏必伐蜀。这和踢球时“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是一样的。很多球队领先的时候,战术很保守,开始死守,试图防守到比赛结束。但这样,就相当于把中场交给对手,会很被动。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埋在定军山?定军山的故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