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兵”只忠于一个人,那就是曹操。相应地,曹操的军事治理和国家治理一直非常严格。只有青州兵对《三国志》和《禁止传记》非常宽容。为什么青州兵和曹操如此“互相欣赏”?原来,青州兵来自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黄巾军所相信的教义与曹操在济南的做法是一致的。数百万名黄巾男女向曹操投降。后来汉中张鲁也一心降曹,可见曹操当时很受道家各大流派的欢迎。
对曹操来说,黄巾军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桶金”,自然受到曹操的特别优待。除@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曹操从黄巾军中选择了30万精英,被称为“青州军”。要知道,曹操起兵之初,让夏侯敦、乐进等人到处招兵,也只有几千名新兵。丹阳太守还援助曹操4000丹阳兵,半路哗变,曹操的营账被烧毁,最后剩下几百人。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进兖州平定黄巾军,带着千多步骑兵,一接战就损失了数百人。如今,曹操平定兖州,突然收取了30万青州黄巾军,有损失,还可以从百万人口中补充。曹操能不能对青州兵宽容吗?他也怕青州兵哗变,但幸运的是,没有人接受青州兵,只忠于曹操。@ 青州兵纪散乱,只有于禁一人敢管。
在曹操的带领下,青州兵真的很勇敢善战。他们曾经把袁术赶到九江,攻打陶谦,对抗吕布。直到官渡之战,青州军才是绝对的主力军。但这些青州兵后来是怎么衰弱的呢?首先,在曹操官渡战前的转战中,牺牲了许多青州兵。官渡战时,曹操大营“兵不满万,伤者十分之二十三”。第二,194年曹操最危急的时候,根据地遭遇大饥荒,谷一斛升至50万元,人相食。曹操哪里能养活这么多人?因此,曹操削减了一些部署,其中可能包括许多青州士兵。@ 曹操不仅闹饥荒,还丢了根据地,只剩下三个县。曹操曾想去叶城投靠袁绍,此时青州兵也不如以前了。第四,曹操后来依靠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屯田制的主力军是农民出身,带着农具,新加入的黄巾军。@ 应该有相当一部分青州兵也变成了农民。
曹操度过了最危急的194年,事业又开始好转,最终打赢了官渡之战,平定了河北。@ 随着曹操地盘的扩大,青州军不再是曹军的主力军,而是其中之一。比如曹魏军最精锐的骑兵,大部分应该是河北的突骑。根据《三国志》对《魏略》的引用,曹操一死,藏霸带领的青州兵就认为曹操一死,天下就要大乱,都要鸣鼓而去。主持曹操丧事的贾达认为应该安抚他们,于是给他们粮食,把他们送走。这是“青州兵”的最后记录,也是最后的归宿。贾达的处理非常恰当,完成了曹操和青州兵的善始善终。因此,曹丕一继位,就重用贾达,先担任叶城令,后升为魏郡太守。@ 从最初的曹操主力到逐渐衰弱,青州兵的比例已经不如以前了,这是时代发展被淘汰的因素。还有青州兵固有的特点,只认曹操一人,连曹丕都不鸟,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从此,曹魏的青徐部队,即使有这些人的后代,黄巾出身的“青州兵”颜色也不复存在。
青州兵是曹操的主力军 最后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