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在几千年的封建史上以“淮左布衣”的微末身份成为大宝。几千年来,这样的人只有汉高祖刘邦和赵石勒。然而,这是非功过,但后人总是评论说,这位看似伟大的父亲也让后人崇祯皇帝难以承受重担。如何弥补100多万继承人助长的财政危机?
洪武三年(1370年),他将朱贤、朱迪等9个儿子加上侄子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封为王。第八个儿子朱梓赫然在名。这时,朱梓还不到一岁,可见父亲朱元璋对儿子的爱。
[img]642817[/img]
清修《明史》时,朱梓,英敏好学,善属文。显然,这是一个勤奋、进步、聪明的藩王。洪武十八年,15岁以后,他在藩湖广长沙府。
富裕的长沙府,一位勤奋进取的王子,滕王高阁临江渚,儒臣宴饮,谈笑风生。此外,朱元璋父亲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好的伴侣,这难道不是世界上的幸运吗?然而,就在藩属五年后,这样一位王子与妻子发生了火灾和自焚,甚至他的孩子和后代也无所事事。最后,封国被废除。这是什么原因?它会让这位“聪明好学”的王子如此生活?
在《明史》和《明太祖实录》中,朱子之死的原因是,1390年,朱子的岳父于贤的儿子于湖卷入胡卫庸案,被杀。朱子非常害怕被牵连。朱元璋派人安慰他后,他被召到北京,所以王子害怕,所以他选择了“引火自焚”。
明太祖朱元璋结束时,为了整顿官治,惩治腐败,加强皇权统治,一系列重大案件相继爆发。1376年空印案、1385年郭恒案、1380年开始、1390年终于开始的胡伟庸案。在此期间,明太祖朱元璋通过三起重大案件屠杀了开国功勋的胡伟庸、李善长、陈宁等人,因此死亡10万人。
朱梓似乎死于胡卫庸案,这是合理的。然而,更不用说虎毒了,他仍然不吃孩子。即使涉及到这起案件,虽然于湖的案件发生在三月,但他仍然安然无恙。朱梓在四月初一自焚。显然,时间节点是错误的。更不用说朱梓作为王子了,朱元璋非常纵容他的孩子。即使他的三个儿子晋王叛乱,这也只是一个警告。
另一个关于朱梓自焚的版本来自金庸祖。满清包衣查继佐在《罪唯录》中说,朱梓的父亲是陈友谅,他的母亲达妃是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掠夺的。他是陈友谅的遗产。得知真相后,谭王朱梓手书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八字,意图谋反。面对徐达之子徐慧祖的讨伐,朱梓才火上浇油,这件事更是牵连人众,后宫因此死者数不胜数,连马皇后都待罪,最后只有马皇后获免。
[img]642818[/img]
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在于,朱梓确实被达氏妃使用,但陈友谅于1363年在鄱阳湖战役中死亡,朱梓出生于1369年,比在父亲肚子里呆了3年6个月的哪吒还要长。而且,朱梓自焚的那一年,马皇后早已病逝,有待罪的地方。
当然,查继佐在《罪唯录·谭王梓传》中也表示,朱梓相貌帅气,但极其好色,被朱元璋注意到后才过于害怕,甚至自焚。但考虑到查继佐的社会地位和领导地位,或多或少有抹黑的言论。
然而,一本书可能没有偏见。他是朱元璋亲自编撰的《御制记录》。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洪武时期各地藩王的荒谬罪行。当他写八位王子朱子时,他还记录了他的累累罪行“杀典仗,杀典薄……在宫中制造淫秽器具,并将其授予宫中的老妇人,这是不礼貌的。”
言语简单,不翻译。想来,作为父亲,朱元璋大概不会说谎,只会更轻描述儿子的罪行,对吧?你觉得他为什么选择自焚,朱梓,一个在《明史》中清修皇帝的“光辉形象”?
@ 一个敢“荒”的朱元璋、对儿子的父亲来说,“民”这种邪恶的死亡甚至没有给朱梓一个死亡的头衔。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玉牒》、《御制记录》
他是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朱梓 为什么最后选择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