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首要任务,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刺激,社会商品升级太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豆腐渣”项目非常见,“豆腐渣”项目一旦出现,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形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所以对“豆腐渣”项目人们非常讨厌。
然而,如果你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你会发现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豆腐渣”项目相对较少,所以由于古代技术不发达的“豆腐渣”项目相对较少,为什么现在技术相对发达的“豆腐渣”项目增加了?
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样一个系统存在于2000年前。该系统的名称称称为“物勒工名”。简言之,该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在建造房屋时,每个工匠都应该在砖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旦发生事故,他就可以很快找到责任人。
这个系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然而,当时这个系统并不普遍。吕不韦是真正推广这个系统的人,后来这个系统一直在使用。
据说秦朝修建的长城遵循了这一制度。孟姜女哭掉长城后,掉下来的砖上有工匠的名字。另一个例子是,2010年,一些游客在长沙旅游时在天心阁的墙上发现了这样一段话,那就是“长沙府礼陵县提调官史陈福、司官冷荣;刘高叔,工匠之王;洪武是七年八月建造的。”。
[img]641124[/img]
这是“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在古代,如果建设项目发生事故,工匠将受到极大的惩罚。因此,古代工匠绝对不敢偷工减料,做豆腐渣工程。
但另一方面,该制度已被废除。即使有豆腐渣项目,也很难找到负责人。因此,为了减少豆腐渣项目,人们现在希望恢复“物勒工名”制度。
揭秘:为什么古代豆腐渣工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