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出身的文官与戚继光同名,也是大明朝兵部的尚书?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文武双全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岳飞等。然而,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怪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学者身上,原本是一名文官,但他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与著名的抗日将军齐继光同名。后来,他成为了明朝军事部的尚书,他用眼睛认识人,提拔了一批好将军。最令人惊讶的是,他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在促进中国曲艺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今天这个可以称之为全能的传奇人物,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那么,他是谁呢?
谭纶,字子理,二华,江西宜黄人。24岁时,他是一名高中学者(嘉靖23年科,公元1544年)。中学学者的年龄比被称为神童的张居正大四岁(张20岁的中学学者)。
在《明代进士登科录》中,共有398人记录了解元考中进士的年龄,他们考中进士时的平均年龄是
与这些解元相比,谭纶中进士的年龄低于他们的平均年龄,32.34岁,@ 谭纶中进士的年龄应该在明朝还是比较早的。
唐代有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中进士难!
虽然中进士不能成为衡量学者才能的唯一标准,但在青春期考中进士足以证明谭伦才学过人,至少不是周进和范进那种死读书的人。
周进和范进是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根据最初的描述,他们都是有一定天赋的人,但他们直到50岁或60岁才中标。周和范进实际上是死读书的典范。他们只会啃书,活着读书,不懂也不会灵活运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与谭伦相比,真的有云泥之别。
谭伦出身文官,但熟悉兵法,武功高强,在抗日战场上驰骋。当他担任台州知府时,谭伦训练了一支1000多人的军队,“分数明确,进停齐一,很快就会成为精英(1)”。日本海盗进入栅浦,谭伦率领这支军队迎战三战三胜。
日寇进入台州,被击退,又转寇仙居,临海,被谭纶“俘虏(2)”。
在此期间,戚继光担任宁(波)、绍(兴)、台州(州)三府将军从义乌招募了一批矿工,组建了齐家军。他正在训练,不能战斗。作为台州知府,谭伦独自承担了辖区内的所有作战任务,为齐继光全身心投入军事训练创造了条件。
三年后,戚家军完成了训练。从此,浙江抗日战场进入戚继光时代,戚家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谭伦与戚继光、俞大猷等将军密切配合,终于彻底扫清了浙江的日本病情。
如果戚继光带领新招募的矿工一边训练一边出战,没有谭伦争取的三年宝贵时间,那么戚家军的战绩就会不一样,可能远不如今天看到的战报。
嘉靖四十二年,日寇大举进入福建,攻占重镇兴化城,福建巡抚游震得被嘉靖皇帝免职,谭纶临危受命,出任福建巡抚。
谭纶与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将领密切配合,获得平海卫大捷,战报北京。嘉靖皇帝甚至高兴地跑到太庙安慰祖先。
谭纶一生在战场上战斗了30多年,“积首功二万一千五百”,与继光同名,人称“谭、戚”(3)。
谭纶出身学者,但武功高强,精通剑法。在训练新兵时,他曾在战场上“教荆楚剑法和方圆行阵(4)”。谭纶也是第一个领导者。他曾在战斗中“刃血渍腕,累沃乃脱(5)”。有传言说戚继光也向他请教剑法。
谭伦善于识人用人,“善任俞戚,建大勋”,推荐和提拔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一大批后来称霸的战将,堪称明朝的“伯乐”。
扫平日寇后,谭纶总督蓟辽军务,训练武器,任内与戚继光合作,共修建明长城2000多英里,御鞑靼在关外,保护了京师的和平。
谭纶热爱戏曲,尤其是南方流行的“海盐腔”,甚至在军队里设立戏班,随军表演。这大概是早期的文艺团吧?
谭伦曾将海盐腔带回家乡宜黄,传授给家乡父老,并亲自到排练现场,后来将益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
谭纶和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是忘年交朋友。隆庆六年,谭纶被提升为兵部尚书。汤显祖还专门为谭纶写了一首诗《送谭尚书行边》。
万历五年,一代名将谭纶去世,追太子太保,死后称为“襄敏”。
出身进士的文官和戚继光一样出名,还做了大明朝的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