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青天难...黄鹤之飞不能过,猿欲攀援。”李白的《蜀道难》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句名言,让即使是没去过蜀的人,对蜀地的地形险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其实蜀地的这种地形险让它在历史上成就了很多政权,最著名的显然是蜀汉。
[img]624495[/img]
刘备在占领汉川之地后,于221年成为皇帝。他是“大汉皇叔”。争夺世界不是为了个人自私,而是为了祖先的基础。他的国家名称是“汉”,历史上被称为“蜀汉”。与曹魏相比,蜀汉的领土远远不够丰富,与东吴相比也不够丰富,但它可以牢牢地站在那个混乱的世界里。
[img]624496[/img]
除了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巨大声誉和能力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蜀地本身的危险。许多山脉使它能够关上门,成为一个家庭。曹魏和东吴都很难轻易进攻。事实上,蜀汉之后的灭亡只是刘禅甚至没有派兵驻扎在主干道上。
[img]624497[/img]
然而,问题是,蜀国的这种地形保险不仅使外界无法进攻,而且使蜀汉自己的军队难以进攻。不仅路很难走,毕竟,每个人都练习过,更多的是食物不能出去,毕竟,无论人们如何练习,携带食物仍然不能走,蜀汉首相诸葛亮几次北伐,缺乏食物和失败。
诸葛亮于228年冬天开始的第二次北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他不得不撤军。缺粮主要是“路宽五米,窄三米,坡多”,使得人们的粮车难以行走。于是诸葛亮在231年第四次北伐时,开始用一种叫“木牛”的器具运粮,打败了司马懿,让“曹魏怕蜀如虎”。然而,他还是因为缺粮而退出了军队。
234年,诸葛亮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五次北伐。虽然他的盟友孙权不是很强大,带领10万军队,但他只是送了一波头,但诸葛亮仍然自信地开始了。这一次,除了“木牛”,他还发明了另一种粮食运输设备,即“流马”。木牛和流马可以“运一岁的粮食,每天行几十英里”,充分为前线10万军队提供粮草。然而,诸葛亮的生日已经结束,北伐的最终成功和失败让后人叹息。
那么,几千年前诸葛亮为战争胜利发明的木牛流马是什么呢?这在诸葛亮集中有相关记载:“木牛,方腹曲头,一脚四脚,头领,舌头在腹部。。。携带一岁的食物,每天行驶20英里,但人们不努力工作”。此外,还有流马的相关描述,但没有物理图片,后代也没有具体的恢复图像。
[img]624498[/img]
后人其实还原了很多“木牛流马”,但没有一个能真正被人说服,也没有一个能真正解释原则。具体原因是什么?相关专家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隐藏。主要因素是诸葛亮各种文艺作品的“神化”和木牛流马本身的“神化”。
在人们看到木牛流马之前,他们心中一定有一种非常神奇的刻板印象。当他们看到那些被修复的木牛流马时,他们自然会认为它们不够神奇,甚至有些简单,所以他们自然不会认可它们。事实上,木牛流马很可能已经被修复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人们不愿意相信。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集》、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是什么样的? 原则至今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