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燕云十六州是谁割让出去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燕云十六州是宋汉人心中永恒的痛苦。中国北方的自然屏障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战略意义重大。可以说,整个宋朝都在努力夺回燕云十六州。不幸的是,它没有实现人们的愿望。直到明朝中原政权才收回这个地方。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燕云十六州究竟是谁割让的?他为什么要割让这片土地?相信看了下面的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了。
[img]624228[/img]
让我们来谈谈燕云十六州在哪里。历史上,燕云十六州也被称为幽云十六州,即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古语有云:“失岭北必祸燕云,失燕云必祸中原。“我们可以看到燕云十六州在北方的战略地位是多么重要。这些危险的地方很容易防御和攻击。这是中原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屏障。一旦屏幕丢失,中原汉族将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燕云十六州历史上第一次被割让,发生在后唐灭亡后,被当时新政权的统治者作为奖励送给契丹(辽朝),这个人就是当时新政权的统治者,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堂。
石敬堂(892-942年),沙陀人(西突厥的一个分支),五代十国后晋的开国皇帝,后晋高祖。年轻的时候,我简单冷静,不苟言笑。我读过很多士兵书籍。我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著名的赵国将军李牧和汉朝将军周亚夫。起初,我在李克的义子李嗣源手下工作。后来,在后唐灭后梁的战斗中,我冲锋陷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从克即位后,石敬堂是当时河东的节度使,但他们的君臣之间没有信任。相反,李从克为了救命,把他当作最大的威胁,
清泰三年(19936年),石敬崇起兵造反。后来唐朝军兵临城下,石敬崇向契丹求助,承诺事成后割让幽云十六州,并愿意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皇帝,成为契丹的“儿子皇帝”。后来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崇灭后唐,称帝后定都汴梁,改名为“晋”,历史上称之为后晋。
[img]624229[/img]
为了自身利益,燕云十六州被切割给契丹。从那时起,燕云十六州就成了辽国的领土,失去了华北地区的自然屏障。中原政权再也没有风险了,直到黄河附近有马平川。从那时起,中原的门户网站开放了,这无疑是对中原政权的噩梦。在接下来的400年里,收复幽云十六州一直是每个中原王朝最重要的梦想。宋朝为此奋斗了几百年,直到明朝建立了幽云十六州,才回到中原国家的怀抱。
纵观石敬堂的一生,他开始勇敢善战,颇有亚夫之风。但后来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把燕云十六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割让给了外国人,让后来的中原王朝受到北方外国人的威胁了几百年,可谓千古罪人。而且,甘当百顺的“儿皇帝”,可以算是中国皇帝中的一朵奇葩。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重大 谁割让了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