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明朝的灭亡,
1646年,李自成入主北京,结束了200多年的明朝统治,这真的证明了李世民的话,人如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秦扫六合乱天下的陈胜吴光也是,强汉乱天下的黄巾也是,唐朝的黄巢也是;元灭金夏宋亡于韩福通,今者终于轮到李自成了。流贼困扰了明朝几十年,今天终于以明朝败亡告终。流贼最早来自哪里?
陕西首举义旗
明末农民起义应从陕西开始,天启七年王二在陕北起义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帷幕。陕西从天启到崇祯之交的干旱尤为严重。与救灾不同,明朝政府只知道征税来填补辽东的漏洞。马克思说,有压迫的地方就有抵抗,被迫绝望的农民只能拿起锄头来抵抗剥削。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高迎祥在安塞,王虎在洛川,王和尚在延川,王大梁在汉中南部,王嘉胤在甘肃省庆阳,周大旺在武都举旗举反。有一段时间,整个西北部似乎都造反了。一切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许我们应该追溯陕西的农民起义。
崇祯三边总督杨鹤:“大陆小偷起源于万历和天启。援辽兵丁一个接一个地逃了回来,不敢参军,于是聚在一起抢劫,逐渐蔓延。不幸的是,边地干旱四年,颗粒无收,北京和第二民族的运行没有继续。饥军饥民强半从贼,难以清理。”
用杨鹤的话来说,流贼最早是辽东的兵丁。他们在军队中被打败或压迫时成为逃兵。大学生杨思昌也在崇祯的奏折中谈到了这一点:
“小偷的灾难始于万历己未。辽东四路进兵,三路崩溃,于是杜松、王宣、赵梦林的下属率领西逃。去山西甚至绥,不敢回到军队,掉进了草地上。意想不到的援助不止一次,更多的逃亡。饥荒推荐,威胁弥众。星星之火至今已有19年。”
由此可见,流贼最早是辽东的逃兵。1619年,萨尔浒战争在明朝大败,明朝四路进攻,但被努尔哈赤集中兵吞没。剩下的三支军队不敢回到军队。虽然明朝建造了辽东铁骑,但实际上这只是相对于明朝其他地方的。萨尔浒战争结束后,明朝害怕输掉金牌。比如祖大寿在锦州城根本不敢出来。崇祯在大凌河之战中调动了各种援兵,登州军根本不敢去。最后,孔有德叛乱帮助后金。
同样,崇祯九年八旗兵抢劫了北京师傅附近。他们把抢来的民间美女浓妆艳抹,放在车上,高举“各官免送”牌子。所有秦王军都不敢拦截,只敢远远地把他们送出海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明朝军队怕后金当逃兵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后金似乎已经达到了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明军的战斗力一直这么差吗?事实并非如此。
更不用说永乐时期明朝军队战斗力达到顶峰了,甚至万历初期对周边国家也有优势。特别是张居正辅政期间,蓟门总兵戚继光和辽东总兵李成梁都能弹出压力,但这是基于相对清明的政治。张居正振兴了经济,增加了国家收入,通过考试提高了官员的效率。他从不对贪官手软。当时,李太后的父亲李伟是物流总监。他在戚继光的棉袄里掺杂了杂草。张居正直接去找李太后。万历中兴基于此。
军队哗变,此消彼长
《明史·列传》载道:“山西巡抚耿如祁勤王兵哗而西,延绥总兵吴自勉,甘肃巡抚梅之焕勤王兵也溃败,与众盗合”。
但是为什么这些军队会发生变化呢?我们总是解释明朝的人民生活有多悲惨。事实上,许多士兵也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崇祯两年后,金围困北京崇祯,命令勤王山西总兵张鸿功的军队到通州兵部调令前往昌平第三天,再到良乡。
按照明朝的规定,部队刚到一个地方就拿不到当天的口粮,以免有人到一个地方,在另一个地方吃两顿饭。部队想得很好,省了很多食物。我不明白当兵打仗流血流泪吃饭有什么不好。你不让人吃饱吗?士兵们来勤王是为了流血。结果,他们不在乎吃饭。如果他们三天不吃饭,他们必须行军。他们受了多大的委屈?人是铁饭还是钢一顿不饿,大家就当场抢粮。
朝廷认为,张宏功未能约束部队处理他,士兵们非常愤怒,他们不敢回到原来的土地,只能落草为寇或参加农民军。他们调动的是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主要力量。现在,农民军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
山西总兵张鸿功、巡抚耿如祁都被处死了,那些不给粮食的人却一无所有。延绥总兵吴自勉、甘肃巡抚梅之焕也差不多。难怪明朝军队不能打仗,这在战场上没有力量啊,在古代说男人不是士兵,这与现在完全相反。明朝的军人地位太低,甚至比宋朝还要低,武将看到比自己低几个等级的都是顺从的诺诺,如果同级甚至需要跪下。
但事实上,即使军队没有变化,也没有战斗力
“今天付的钱越多,又饿又冷。借钱勉强做弓箭枪刀,还是卖的。多兵安排武场,金风如箭,气馁,生病,僵硬,仆人们纷纷起诉。每一个士兵,都有单身衣服的人,有没有穿衣服的人,鞋袜的人少,臣们看到后不自觉地泪流满面。
这段话来自宣大总兵卢象升的奏折。宣大是九边之一。事实上,它的工资比山东和其他城镇的工资高得多,但仍然是这样。没有武器,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没有人员。幸运的是,卢象升是一名优秀的将军。他不扣除工资。如果朝廷不给钱,他可以勉强维持自己的粮食生活,但是其他用工资盖大房子娶小妻子的人呢?
“今天官兵来了,以打粮为名,抢商家,搜居积,淫妇,焚室庐。小民怕兵,比小偷还要怕。-《甲申记事》
人们害怕官兵比流贼更害怕。官兵就像土匪。期待这样的人打仗是不现实的。当时杀良冒功的事情很常见,后金的长相和汉人不一样,农民军也不一样。杀了当地人就是杀了农民军,所以朝廷还是有奖励的。李自成甚至提出了“镇压士兵安民”的口号,这听起来真的很荒谬。李自成受到北京人民的欢迎,这表明明明朝不死是不合理的。
农民起义军从陕西进入山西,逐步发展壮大。明朝围剿战略失败。农民军成功进入河南,进入千里平原,然后进入湖广四川。农民起义的火在半个中国遍地开花,明朝没有办法压制农民军。
流贼困扰了明朝几十年,最终以明朝的败亡告终 这群流贼最早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