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黄巢乞降的事,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在一个王朝的崩溃中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在历代农民起义的背后,往往是一个王朝内部问题的积累。这也只是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王朝平息了农民起义,仍然无法扭转潮流。根本问题并没有随着起义的平静而得到解决,唐朝的“黄巢起义”也是如此。
[img]622553[/img]
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是唐朝灭亡的重要驱动力。起义军在黄巢的带领下,席卷全国南北。起义军在东南地区的战争使唐朝失去了对财税之地的控制。可见,黄巢起义军对唐朝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当我们回顾起义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黄巢在起义初期并不一定要推翻唐朝,而是希望与唐朝和平,以满足自己的利益。
[img]622554[/img]
据史料记载,黄巢在南方转战过程中,曾两次向唐朝乞讨,而这两次乞讨都有附加条件。历史上,黄巢在攻占广州之前向皇帝乞求降落,希望被封为天平军节度使,唐朝没有同意。乞降被拒绝后,黄巢立即再次上书,要求唐朝封为安南都护和广州节度使,但仍被唐朝拒绝。后面的事情我们就很清楚了,黄巢再次率军北伐,长安陷落,天子西逃。那么,为什么历史上黄巢的乞降请求总是得不到唐朝的同意呢?
@ 通过历史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不同意这两次乞降请求,主要是因为黄巢与唐朝有不愉快的合作。事实上,在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在此期间,黄巢曾向唐朝投降。史载“巢大抑畏,乃诣天平军乞降,诏授巢右卫将军”,但这种情况,时间不长,黄巢即使再次复叛。由此可见,唐朝并不同意这两次乞降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怕重蹈覆辙。
当然,前车之鉴只是原因之一,唐朝没有接受黄巢的要求,还是因为黄巢本人胃口太大。唐朝天平军节使的驻地是当时中原的山东地区。如果唐朝同意黄巢的要求,无疑会养老虎。安南都护和广州的节日使则更不可能。唐一宗时期的唐朝在与南诏竞争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把它交给黄巢,就会加剧唐朝内部的矛盾。
[img]622555[/img]
而且,从经济角度来看,唐朝不会同意黄巢担任安南都护和广州节度使。是的,南方地区一直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同时,南洋贸易也能给黄巢带来可观的收入。如果黄巢的要求得到满足,无疑会在西南地区埋下定时炸弹。对此,《旧唐书》曾记载“南海进口利润不高,贼得益富,而国用屈”。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最终决定了唐朝对黄巢的要求。
[img]622556[/img]
@ 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是黄巢的要求被拒绝了。回顾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黄巢在进入长安之前,始终打着推翻唐朝的旗号,而是指向时弊。特别是官员贪墨、宦官专权等问题,一直是黄巢宣传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唐朝很难接受黄巢的乞讨。一旦接受,就属于黄巢的默认说法,当时朝鲜官员不会同意黄巢的乞讨。例如,宦官田令孜在黄巢二次乞降时,断然拒绝了黄巢的请求。
[img]622557[/img]
历史是这样的。黄巢起义军有两个迹象表明他们想要归属,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们最终变成了泡沫。如果唐朝选择同意黄巢的要求,未来可能就不会有黄巢进入长安的场景了。也就是说,在乞求绝望之后,黄巢的军队迅速席卷了北方,给了唐朝一个致命的打击。
历史上,黄巢起义军有两个迹象表明要归附 最后都变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