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成为皇帝以来,公元1912年宣统退位以来,中国历史上有422名皇帝成为皇帝。在众多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绝对是这400多人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治国手段。
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为了生存,他还在父母去世后出家成为皇觉寺的和尚。即使后来分手了,也被强敌包围着,处境极其危险。然而,经过千辛万苦,他成功地逆转了危险的局面,不仅消灭了原本盯着他的群雄,还彻底推翻了元朝的暴虐统治者。
在元末的乱世中,朱元璋绝不是第一个挑起反元旗帜的人。在这个乱世中,除了元朝廷,还有很多英雄比朱元璋更强大。朱元璋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杀死暴元,确实有其非凡之处。纵观朱元璋的一生,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朱元璋有很多优点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图1 农民起义在元末
@ 是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却一辈子都放不下,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早在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还分开的时候,他就征服了儒家叶仪、范祖干、许元等13人,讲经史,学大学、《论语》等经典。顾应泰曾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评论朱元璋,称他“虽在行间”,但“手不停书,礼貌儒臣,深思治道”。
朱元璋不仅热爱阅读,而且善于思考,不迷信古人,能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明太祖实录》的作者曾感叹朱元璋“斥奢靡,绝望幸运,却有异味,罢膳药,泊然无所好”,但往往在“退朝之际,即延接儒生,讲经典,取古帝王嘉言善行,书置殿阳,出入省观”。由此可见,终身阅读和学习不断提高朱元璋的文化修养和治国理政能力。
图2 朱元璋(1328-1398年)
@ 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手下往往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如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张良、萧何等,刘备手下的关张诸葛等。然而,历代并不缺乏人才,重要的是如何探索和领导他们。朱元璋深善于这种方式,具有独特的领导能力,善于探索和任命人才。朱元璋事业草创之初,武将有徐达、常遇春等人,可谓将星集聚。但他敏锐地意识到,他仍然需要一群有策略的文人。
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平衡自己的文武队伍,每次战斗到一个地方,他都亲自寻找这里的人才。“明史”对此非常赞不绝口,说:“太祖既下集庆,所至收揽豪隽,招名贤,一时陶光之德之士突然就道。因此,朱元璋还聚集了一批由当时顶尖知识分子组成的智库,如刘伯温、李善长、宋连等。其中,朱生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慢称王”的战略规划,为朱元璋成功建国奠定了基础。明朝成立后,朱元璋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多次在朝堂上警告群臣,说:“世有贤才,国之宝”。
图3 刘基(1311年7月1日至1375年5月16日),位于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
看问题不被表面所迷惑,而是理性地看大局。朱元璋割据时,除了元朝廷,他还有两个“好邻居”,一个是实力雄厚、心狠手辣的陈友谅;二是占据江浙极其富裕地区的张士诚。这两个人都是朱元璋的强敌。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谋臣武将一起讨论谁先开刀。张士诚略弱于陈友谅,地盘丰富,吞并后能迅速增强自身实力,谋臣武将都同意先打张士诚。但朱元璋却有自己的大局观,经过深思熟虑,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即先与陈友谅开战。
朱元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困惑。原来,在他看来,张士诚出身于私盐贩子,没有野心,只想割据一方,享受荣华富贵。而陈友谅则心狠手辣,危险程度远高于张士诚。如果先攻击张士诚,陈友谅必然会趁机攻击,到时候双方都会受到敌人的攻击,情况极其危险。若先攻击陈友谅,则张士诚定作墙上观,不会借此机会生事。后来形势的发展完全符合朱元璋的预期。这种看待问题的能力不是表面上的混淆,而是看整体情况和问题的关键。当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观点时,坚持自己观点的能力正是朱元璋的非凡之处。
[img]622546[/img]
图4 张士诚(1321-1367年)
胸怀和气魄远超普通人。有了宽宏大量的胸怀和气魄,人们可以回归,团结所有团结的力量,让人们在遭受屈辱时隐忍、冷静、理性,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在朱元璋身上是非常明显的。
在参加反元起义之初,朱元璋就是郭子兴的手下。郭子兴小肚鸡肠,易怒多疑。为了取悦他,他的将军经常把战争收获的所有战利品都献给郭子兴,以取悦他,而朱元璋则与这些人完全相反。《明实录》记载此时的朱元璋“凡军有所得,均无取,轧令分群下”。因此,朱元璋赢得了周围士兵的尊重和人心。但久而久之,“(郭)子兴以上(朱元璋)无所献,颇不高兴”,又因为身边恶棍的诽谤,对朱元璋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甚至多次想杀朱元璋。在马皇后的帮助下,朱元璋意识到了郭子兴等人气小的真面目,果断地找到了外出单干的机会。
图5 郭子兴(1302-1355年)
当朱元璋终于蓬勃发展,积累了3万支军队时,郭子兴运气不好,被大本营其他部队排除在外。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尴尬地投靠朱元璋。令他惊讶的是,朱元璋不顾过去的嫌疑,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主动交出部队,让郭子兴领导,让郭子兴深受感动。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以极高的威望领导了这支军队,此时朱元璋果断地意识到,如果他痴迷于这些小镇,他将永远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因此,在带领人们独自工作后,气魄宽宏大量的朱元璋开始了第二次巨大的变化。他决定攻击集庆(南京),集庆(南京)是元朝的重兵,并在占领后将其更名为天堂,为未来的皇帝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从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他的成功并不取决于那些虚幻的所谓“命运”,而是取决于他与凡人的真实区别。正是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点不断支撑着他从一个牛娃成功走向皇帝事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不是元末最强大的起义军 为什么他最终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