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陈寿原本是蜀汉之人 为什么陈寿如此贬低刘备?

在阅读了一位专家的演讲后,许多人对三国的历史有了非常新的理解。在过去,每个人都停留在《三国演义》的认知水平上,这意识到有一本书似乎比《三国演义》更接近真实的历史,那就是《三国志》。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汉帝国末期的大臣,也是蜀汉灭亡后投降曹魏政权的大臣。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后,陈寿变成了西晋王朝的大臣。

据说陈寿的《三国志》似乎更接近这段历史。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开始猜测当年的真实情况。那么,陈寿在什么情况下写这段历史呢?

[img]618028[/img]

01《三国志》赞曹贬刘思想明显,手法高明。

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很同情刘备,认为他应该夺取世界。后来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作者罗贯中对刘备印象很好,故意把他写得那么生动。至于曹操,他是《演义》中的奸臣,大家都不喜欢。赞刘贬曹的思想很明显。

事实上,当我们阅读《三国志》时,我们会发现陈寿对刘备集团一点也不喜欢。相反,他对曹操集团有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曹魏时期,曹操是正统的象征。司马炎创立的西晋王朝也是以曹魏为基础的。只有曹魏成为正统,司马炎才有说服力。

而蜀平,坐着沉闷多年。司空张华爱自己的才华。虽然他的生活不远,但他的原情不会贬低。他作为一个孝顺和诚实的人,除了支持作郎和补阳平令。写蜀相诸葛亮集,演奏。除了作郎,他还带领他的县中正——《晋书》

在当局的压力下,陈寿自然想把曹魏描述得极其强大。当我们看曹魏的传记时,很多不知名的小卒都写了。由此可见,请陈寿写传记的人并不少。

曹魏在《三国志》中的篇幅最大。其他两国的历史难道没有必要去大书吗?当然有必要,但陈寿当时代表司马家写了这本书。

也就是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史书,也是一本维持陈寿生命的书。当然,他应该仔细写,写得更好。

[img]618029[/img]

陈寿是乔周的徒弟,乔周是说服刘禅投降的主要人物。

蜀汉帝国最关键的时刻是邓艾杀到成都向刘禅招降的时候。这时,刘禅根本没有想法,只能听取大家的意见。

当时诸葛瞻已经在绵竹战死,蜀汉集团最后几万人和他一起战死。这时,蜀中大儒乔周站了起来,主张投降。

他投降的言论非常犀利,这意味着先投降总比后投降好。这种悖论在乔周嘴里真的有点道理。

益部自建武后,蜀县郑伯邑、太尉赵彦信、汉中陈申伯、朱元灵、广汉王文表博学洽谈,作为巴蜀芪的老传。寿以为不够远,但并巴和汉写是益部芪的十大老传。散骑常侍文立表,武帝善之。-《华阳国志》

刘禅听从了乔周的建议,选择了投降。那么乔周是谁呢?他是益州本地人,也是益州派系的主要人物,受到压迫。

乔周这群人,从来没有到过蜀汉的核心管理层,总是处于被重用的情况,但不是很重用。

在这种情况下,乔周选择投降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乔周的弟子,陈寿在蜀汉当官时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即不被重用。

陈寿对蜀汉本身有很大的偏见。事实上,他在文章中对蜀汉人物的描述也可以看到一些线索,那就是不受欢迎的感觉。

[img]618030[/img]

蜀汉真的没有史官吗?还是陈寿根本接触不到一手资料?

为什么蜀汉的历史在《三国志》中如此短暂?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是陈寿立写的?根据陈寿自己的说法,蜀汉建国时,没有历史官员,所以没有人自然会做一些详细的记录。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说景星见,于是大赦,这一年。-《三国志,后主传》

“史官”这个词突然出现在这里,当然也会有学者强行附会说这里的史官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那我就没办法了。

事实上,陈寿对蜀汉高层知之甚少,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陈寿的水平太低了。作为蜀汉的大儒,乔周没有进入核心圈。作为他的学徒,陈寿怎么能进去呢?

国家不置史,注记无官。-《三国志》

没有办法接触到高级管理层的信息,但在西晋王朝之后,他们不能承认自己的原始地位很低,那么该怎么办呢?那只是告诉你,蜀汉没有历史官员,也没有写任何历史资料。

[img]618031[/img]

此外,我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蜀汉的史料被烧毁了。

邓艾劝说刘禅后,其实是答应刘禅,完全不动成都的人和官员。但邓艾自己也忍不住,他被处理了。

邓艾自己也被清理干净了。他在哪里有能力管理别人的事情?邓艾被杀后,钟辉的人马冲进成都。

钟会此时碰巧又死了,他的下属都乱了。在这种情况下,钟会的下属在成都烧杀抢掠。

这些人是谁?都是后来西晋的武将,比如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了给父亲报仇,杀死了关羽全家。

杜预将之镇,复荐给皇帝,宜补黄散,由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而且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起初,乔周尝称寿说:“卿必以才学成名,当受损时,也不是不幸,也不是不幸,应该深慎之。”到目前为止,再次造成屈辱,就像周言一样。-晋书

刘禅的王子刘璇也死于这场灾难,姜伟的家人也死了。这实际上是蜀汉的一场真正的灾难。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相信蜀汉的历史资料在这场灾难中被烧毁了呢?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生活还不够昂贵。我们怎么能谈论几张纸呢?

那么这段历史能被记录下来吗?没关系,但这些人的名字不会被记录下来。毕竟,陈寿和这些人当时是同事,他们仍然是拥有军事权力的将军。

这就像让英国人列出当年抢劫圆明园的士兵名单一样。事实上,如果他们把它们列出来,在他们后来的家里寻找它们,他们肯定会找到很多婴儿,但他们不会这样做。这叫做保护。

[img]618032[/img]

结论:陈寿贬低刘备的主要原因显示了继承的重要性。

许多人无法接受的是,在撰写蜀国篇章时,陈寿把刘焉和刘璋父子俩的传记放在了刘备面前。

这是什么意思?陈寿故意贬低刘备是为了表现对司马家族的忠诚吗?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学校从头到尾都不承认刘备的合法性。

虽然他们在刘备成立的政府工作,即使他们过着刘备和刘禅支付的工资,但他们只是不承认刘备集团的合法性。

只有这样,刘燕和刘章才能被侮辱性地排在刘备面前。很多人说益州是刘燕的第一个统治者,这太无聊了。东汉末年,董卓仍然是第一个统治世界的人。为什么不把董卓放在曹操面前?不管有多糟糕,袁绍都是真正的河北霸主,对吧?他为什么要落后于曹操?

由此可见,陈寿自始至终都没有承认刘备的合法性。陈寿没有和刘备打交道。他的想法是从上一代人那里学到的,尤其是从老师乔周那里学到的。

乔周对刘备不感冒。当然,乔周集团的所有学生对刘备都不感冒。当陈寿写历史书时,他自然不会太注意刘备。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书》

《华阳国志》


陈寿原本是蜀汉之人 为什么陈寿如此贬低刘备?陈寿原本是蜀汉之人 为什么陈寿如此贬低刘备?

,,,,,,,

  • 英雄:曹操说刘备是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 曹操和刘备谈论英雄,刘备的行为,他为什么害怕,上次已经解释了。那么,曹操的行为呢?他为什么要找刘备来谈论英雄呢?一般...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蜀汉能臣廖立:因批评刘备的战略决策而被免职
  • 蜀国官员批评关羽免职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有廖化,所谓“蜀国没有将军,廖化是先锋”。事实上,蜀国还有一个姓廖...

  • 刘禅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和谐与美好得到了历代有识之士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最理想、最完美...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