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曹操为什么不敢称帝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公元220年,曹操在孙权俘虏关羽,获得荆州后,表孙权为将军、荆州牧。因此,孙权派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面对孙权劝自己篡汉称帝的行为,曹操把孙权的书传遍了内外的大臣,说:“是儿子想占我的火!然而,曹操的大臣们也趁机劝说曹操。然而,曹操本人并不想浪费皇帝的自力更生,他说:“如果命运在我身边,我就是周文王。”
也就是说,曹操拒绝篡汉自立,直到去世才称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第一个月,曹操还军洛阳。那个月,他在洛阳因病去世,一年四季都六十六岁。同年10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求曹操为武皇帝,寺庙太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操不敢篡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敢呢?
[img]618388[/img]
一
在我看来,曹操不敢篡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敢。主要原因是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曹操而言,他所处的时代是汉灵帝、汉少帝、汉献帝等君主在位的时期。当时虽然汉朝衰落,但忠于汉朝的力量还是很多的,比如被公孙赞杀害的幽州牧刘禹,曹操杀害的孔融,逼死的于迅,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仁人志士和草民都有很多力量支持汉朝,这也是刘备能够立足的重要原因。
作为反例,袁术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成为皇帝,建号仲氏,成立公卿,祠堂南北郊。袁术成为皇帝的行为被世界各地的诸侯鄙视。袁术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很快就遭到了孙策、吕布、曹操的叛乱和打击。
[img]618389[/img]
二
基于此,公元199年,只有两年的袁术立即败亡。对于曹操的个人经历,他自然会记住这些教训。相应地,曹丕所处的时代,人们的心逐渐从支持东汉王朝转变为支持曹魏。这就是曹魏成立前北方中原遭受战争摧残的原因。许多诸侯争夺中原,导致汉献帝刘协尴尬,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此时此刻,曹操威胁皇帝命令王子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分裂势力。此外,曹操还扩大了耕作规模,修建了水利,奖励了农业和桑树,重视手工业,安置了流亡人口,实施了“租赁调制”,从而恢复了中原土地的活力。因此,在曹丕看来,人民越来越支持曹魏,这也是曹丕敢于篡夺汉朝和皇帝的信心。
[img]618390[/img]
三
因此,正是不同的时代,曹操和曹丕对称帝的态度自然不同。比如曹操经历的汉灵帝时期,世界一般都是东汉王朝掌握的。然而,在曹丕经历的汉献帝时期,东汉皇帝已经是傀儡了。曹丕如何敬畏东汉王朝?失去这种敬畏,曹丕自然没有称帝的负担。当然,曹丕没有心理负担的原因在于魏国的建立。
[img]618391[/img]
公元213年,汉献帝将曹操封为魏公,加入九锡,建设魏国,定国于叶城。魏国在冀州有十个县,设立了宰相、太尉、将军等官员。因此,作为魏公的儿子,曹丕可以说是魏国的臣民。正如经典名言所说:“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通过魏国的建立,曹操可以正式将东汉的文臣和武将转移到魏国。
四
@ 这样,时间越长,人们对魏国的认同感无疑就越高。相反,他们对东汉王朝的认可度会越来越低。@ 在篡夺曹魏大权时,司马懿的后人也有样学样,先建立晋国,再正式称帝。同理,曹丕后来成了魏国的儿子和王子。长期以来,曹丕篡汉称帝的心理负担基本消除了。此外,曹丕之急于称帝,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
[img]618392[/img]
与文治武功的曹操相比,曹丕仍然缺乏足够的威望来阻止他的文臣和将军。因此,直接登基称帝无疑是提高威望的重要手段。此外,曹丕成为皇帝后,也更方便对手加官进爵,从而达到同等重视恩威的效果。
相应地,曹操打败了曹魏的国家。对曹操来说,他自然不必担心自己不是皇帝,也不能阻止他的情况。综上所述,曹操对皇帝没有强烈的需求。此外,作为一名汉朝大臣,他担心皇帝会受到世界的攻击,甚至会给刘备和孙权带来机会。曹派没有心理负担,迫切需要皇帝,这促使他取代汉朝皇帝,成为魏文帝。
曹操不敢篡汉称帝 为什么曹丕敢篡位称帝?曹丕为什么敢篡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