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北伐是诸葛亮统治蜀国后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可以说,这不仅是他对刘备的承诺,也是他的人生理想。因此,他多年来一直在讨伐曹魏,把蜀国的所有主力军都带到了前线。不幸的是,诸葛亮北伐多年,但一点进展都没有,反而失去了蜀国的国力。
[img]598868[/img]
后人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蜀国将军能力太差,终于有了魏延,诸葛亮也不敢用,自然导致蜀国北伐一无所获。应该说,这种观点是合理的。蜀国的军事实力是三国中最弱的。除了士兵数量、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不如曹魏,更重要的是,连指挥官都很弱。
所谓蜀中无将军,廖化为先锋,是指蜀军在选拔将军时无人可用。张飞、关羽、马超、黄忠等人要么死亡,要么死亡,只能是矮子中的将军。另一方面,曹魏集团拥有大量的英雄才华。曹震、司马懿、张和等人都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指挥官和将军。
[img]598869[/img]
相比之下,蜀汉集团自然不可能在军事上取得任何胜利。然而,将军的无能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总之,蜀汉集团的国力太弱。虽然益州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州之一,但问题是人口太少,满计100万。此外,教育水平太低,人口素质普遍较低。
[img]598870[/img]
在经济方面,虽然粮食种植已经成熟了两年或三年,但不幸的是,只有成都平原适合种植,其他地方主要是山地盆地。当时,气候也很糟糕,人们的生活也很糟糕。当然,没有办法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img]598871[/img]
曹魏集团完全不同。冀州、青州、并州是当时粮食的主要产区,人口密集,兵源素质和粮源供应都远远超过蜀汉集团。因此,诸葛亮率领的北伐军队越来越少,粮食也越来越少。然而,即使曹魏集团损失了数万人,人们也不会伤害根本原因。
[img]598872[/img]
因此,除了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措手不及外,曹魏集团在接下来的几次北伐中没有使用最精锐的军队。相反,它派遣了第二梯队的军队与雍凉地区的地方军队合作,以防止蜀汉军队。
[img]598873[/img]
@ 面对绝对的实力差距,任何策略都毫无意义。诸葛亮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但不可能把蜀汉的10万军队变成100万军队。他确实很敬业,但成都平原每年生产这么多食物,诸葛亮也很无助。
[img]598874[/img]
因此,除了在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外,后勤供应不可能给诸葛亮更多的发挥空间。所有这些都让诸葛亮半途而废。
[img]598875[/img]
因此,诸葛亮北伐多年,但仍没有进展。将军的无能确实是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国力与曹魏之间的差距仍然太大。如果我们仍然尽最大努力,我们怎么能战胜曹魏,统一世界呢?
诸葛亮北伐多年却丝毫没有进展 是会帅能力差还是还有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