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朝,
“正统”王朝的概念来自孔子编写的《春秋》。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王朝逐渐衰落,从西周的“命令世界,不敢不从”到“虎落平阳被狗欺负”,周桓王实际上被郑庄公的军队射杀。但孔子的态度总是“尊重周朝”,以周朝为正统。
什么是正统?无非是“合法性”或“名正言顺”。这涉及到一个古老的概念“名分”。
[img]592544[/img]
孔子和颜回像
严格来说,“正统”这个词需要单独解释。西周时期,古人有一种观念,“君子大居正,王者大统”,意思是君子重视生活和地位的“正”,王者重视世界统一。对于国王来说,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王者希望有一个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名字,否则就不正统了。
取代东周秦朝是否“正统”存在争议。更不用说东汉以后,从三国到两晋南北朝,世界分裂了400年,自称皇帝的英雄层出不穷。众说纷纭。
以南北朝初期为例。北魏和东晋都声称自己是正统王朝,对方没有合法性。后世的历史学界也各执一端。从春秋的角度来看,西晋是正统的,但北魏和东晋都不是正统的。
东晋传承自西晋。为什么西晋是正统的,而东晋不是?主要有两个原因。
[img]592545[/img]
一、皇权继承问题
首先要从西晋开始。有人说,为什么西晋篡夺曹魏的政权是正统的?
如果从皇权传承的背景来看,西晋的世界来自曹魏,曹魏来自东汉,汉朝来自秦朝,秦朝来自周朝。由于汉朝都是正统的,曹魏迫使汉朝皇帝“冥想”,并获得了最“积极”的皇权。虽然曹魏未能统一世界,但西晋已经做到了。
自秦朝取代东周以来,皇权的变迁已经失去了春秋时期所倡导的“公义”。它总是以强大的手段或巧妙的方式轮换到西晋。虽然西晋生命短暂,但其正统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当然,曹魏和西晋时期,很多有气节的士人都反对他们的正统地位,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周朝取代商朝一样,伯夷和叔齐宁可以饿死,也不承认周朝的合法性。这个问题另当别论。
[img]592546[/img]
西晋国运只有50年,经历了四位皇帝。第三任皇帝司马炽和第四任皇帝司马叶都死于“五乱华”的灾难。司马炽是司马炎的儿子。他死后,在长安被扶持的晋民皇帝司马叶是他的侄子,而不是储君。然而,在那场不屈不挠的战争中,立晋皇帝是可以理解的。
东晋不一样。晋朝南渡后,以琅琊王为首的名门大族成立了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瑞为皇帝。但晋朝皇帝司马瑞显然不是西晋指定的继承人。虽然东晋的国名保持不变,但它只是江南的强大势力和南渡北方势力妥协后建立的政权。
而且东晋的皇帝自始至终都被权臣压制,堪称最弱的王朝。东晋不仅不能统一世界,还不打算北伐。他只是喊口号或者做事。直到南宋一代英雄刘裕崛起,他才真正决定北伐。所以东晋既不“正”也不“统一”。
[img]592547[/img]
东晋地图
有人说平王东迁,东周还是正统的。晋朝南迁为什么不正统?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
周平王是西周的法定继承人。当他迁都洛阳时,他仍然是周天子的身份。世界诸侯国也承认周天子的地位。除了郑庄公率先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外,春秋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追求“尊王闹夷”,维护世界稳定。东周残喘数百年,被统一的秦朝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说过,东晋的晋元帝没有合法继承人的身份,不需要重复。还有一个地理因素,这就是为什么东晋不能称之为“正统”。
[img]592548[/img]
江南东晋立国的问题
这里也与周平王东迁进行了比较。当时,西周王朝的首都位于位于陕西省西安的镐京。早在周成王时期,周公就建造了洛邑。周王朝被封为世界各地的诸侯,皇室本身也享有“数千英里”的领土。洛邑最初是一个陪同之都,仍在周王室自己的领土上。虽然平王东迁也避免了战争,但他们在皇室领土内迁都。
东晋是建康(南京)在洛阳千里之外建立的,西晋彻底亡国后,偏安江南。当然,和平王东迁的性质是不同的。起初,连江南的强大势力都不认可新的东晋。严格来说,东晋和北方的分离政权没有本质区别,没有人说他们是正统王朝。
那么,谁是下一个正统王朝呢?当然是大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抗。
然而,从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人们普遍偏向东晋。毕竟,它延续了中原文化的火种。在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西晋灭亡后仍处于东晋时期。至于元清问题,情况不同,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最后,如果你不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希望海涵,这只是作者家人的话。
参考文献:晋书
东晋传承自西晋 为什么西晋不是正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