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和曹丕,
如果你有机会穿越三国时期,你会想要什么样的身份?是成为一个巨人,感受政治的危险;还是成为一名文人,品尝困难世界中罕见的浪漫;还是成为一名天才,留下时代的写作?如果你想,你可能会在得知曹植的结局后改变这个想法。
[img]589690[/img]
曹植,至少他的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的一首《七步诗》作为一首典型的指责兄弟相残的诗流传了几千年。一句话本来是同根生的,相煎为什么太急?,让我们对这个才子产生很多同情。当然,曹丕被曹植指责并没有少被指责。
[img]589691[/img]
曹操对曹植的儿子寄予厚望。植,曹操希望他能种下希望,发展曹家的国家。曹植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也反映了曹操对他的重视。曹植的兄弟们总是受到曹操命令写诗和作文的赞扬。
曹操的偏好和曹植真的很有才华。一大群臣子站在曹植身后,支持曹操立他为储。这使得已经很有才华的曹植更加自信,甚至一度到来膨胀地步。他对父亲立储的看法,也从最初的一切随缘变成了主动抢劫。
但后来,事实证明,曹植早年所表现出的天赋不是政治天赋,而是文学能力。与曹丕兄弟相比,曹植在政治上任性妄为,越来越不能满足曹操。曹操想选择一个可以扩大国家的继承人。曹植显然不能这样做。最后,长子曹丕打败了曹植,成为了继任者。
[img]589692[/img]
但曹操苦恼的问题解决了,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的矛盾却没有解决。曹植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一直以自己的才华为荣。再加上官员们的支持和引导,他与曹丕竞争,兄弟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因此,当储蓄风暴平静下来,曹丕成为赢家时,曹丕自然会让他总是在文学上压迫自己,并与抢王位的兄弟算账。
建安二十五年(二十二十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丞相和魏王,同年登基禅宗。随后,不仅选择站在曹植一边的臣民被曹丕清算、贬低和惩罚,而且曹植附近的其他曹家兄弟和曹丕认为他们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兄弟都被他打破了政治之路。其中,曹植和同母兄弟曹彰,以及与自己交往的曹彪,都被排除在北京之外,在监国使者的监视下到自己的封地。
[img]589693[/img]
这时,曹植的母亲卞皇后虽然还在都城,但父亲已逝,他无法保护自己的后盾。此外,曹植没有军事或政治实力可以与曹丕竞争,所以曹植只能服软。曹植除了熟悉的《七步诗》外,还写了《野田黄雀行》和《封胡成王》,指责曹丕敌视或要求他高抬贵手。曹丕甚至曹植和曹彰兄弟离京都不同意时,他还写了著名的文章《送白马王彪》。
可以说,当他去封地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已经是一个失去父母爱和兄弟情谊的忧郁的人。郁结已经成为他余生无法摆脱的噩梦。有一次,他在叶城享受家人的关怀,成为一名舒适优雅的文人,随意穿梭于繁华的首都或灿烂的花朵中。。。但曹丕一让他去封地,曹植就失去了这一切。
[img]589694[/img]
卞皇后多次对曹丕的手足表示不满。为了让儿子过得更好,她还亲自为曹植争取封地。结果,曹植的封地几经变化,离皇城越来越远。而且这些封地不仅面积小,而且非常贫瘠。有时候,封地的收入,更不用说曹植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贵公子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常开支是不够的。
在物质拮据的同时,曹植不得不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母亲活着却不能见面,兄弟情谊浓厚却无法交往。和兄弟、朋友、门人一起玩、喝酒、写诗的快乐时光已经消失。
事实上,如果曹植只是被谴责封地,他就不会和他的亲戚和老朋友分开。但在送他封地的基础上,曹丕还安排了监视他的使者。可以说,曹植当时不是一个自由的人,而是一个戴着无形枷锁的囚犯。
在曹植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的敏感和深情。也可以想象,曹丕对曹植的这些措施给他带来的伤害不是痛苦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他心中不断压迫生长的大山。
如果后人说曹植深爱甄妃是真的,那么曹植心里就会有爱而不是爱的痛苦。这种痛苦与他和曹丕的恩怨交叠,与他的落魄处境交叠,那么他心中的悲伤只会更糟。
[img]589695[/img]
曹丕之后,曹丕的儿子和侄子曹睿基本上使用了他父亲的套装。但曹植一开始对侄子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侄子会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结果,曹睿的疏远和压制后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都城外,太和六年(232)流浪近十年来,曹植终于输给了心中的抑郁症,他的不公正也消失了。但他心中的枷锁大多被他带走了。
曹植七步成诗成名后,曹植七步成诗 曹植的结局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