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唐朝官职。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合称。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门下原本是宫中的职务,隋朝时,中书、门下开始从宫职转为与尚书相同的行政职务,成为朝官。唐代,三省开始形成鼎立之势。中书省负责下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即驳正臣下奏违章,封还皇帝失宜诏令。国家大事通过三省的处理流程落实到各部门或各地。
唐代三省的长官是尚书令、中书令和侍者。唐太宗李世民做过尚书令,但没有尚书令,而是左右仆人。虽然三省长官只是三级,但他们都想进入政府大厅,讨论国家政府的核心成员。可以说,三省长官共同执行了总理的职权,因此他们也是唐代政府中实权最大的总理。
[img]588693[/img]
唐高宗、唐玄宗前后时期,三省长官的宰相地位逐渐被平章事务所取代,三省并重格局被打破。后来,有时是中国书籍,有时是门下书籍。
假如三省是发布命令的机构,那么六部就是具体负责落实的中央行政机构,六部就是官、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总称。六部设立始于隋朝,初称为官、礼、都官、度支、工等,后改都官为刑部,度支为民部。继位后,唐高宗将民部改为户部,此后六部为官、户、礼、兵、刑、工六部。隋朝时,六部是尚书省的一部分,负责全国行政事务。从中唐到五代,六部权力不断削弱,形同虚设。
在北宋,军政属于枢密院,财政属于三司。六部基本上不在乎。除了皇帝安排的具体事务外,六部长官员只是寄禄官员,表示他们的水平和待遇。这种情况直到宋神宗重组后才改变,但权重也很轻。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撤销首相职务,废除中书省后,全国政权归六部。
[img]588694[/img]
当然,唐代三省长官虽然权力很大,但只有三个产品。唐代行政官员按产品秩序从1到9分为9个产品,每个产品分为30个层次:正、从、上、下。唐代是首相,即三个产品,最高也是两个产品。
而且大多数一二品官员的品秩,主要是授予宗室和德高望重大臣的荣誉称号。如果授正一品包括:太师、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公主等。;从一个产品包括:太子师傅、太子师傅、太子师傅、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将军等。;第二个产品包括:尚书令、大行台上书令、特进、辅国将军等。;从第二个产品来看,包括: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师傅、太子师傅、太子师傅、光禄医生、镇军将军等。
[img]588695[/img]
唐代的一品头衔从未被授予过政府实职官员。即使是宰相也是三品,最多是二品,没有一品宰相。
唐代的一瓶二品是什么官员?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