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220-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战争期间,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名“魏”,历史称曹魏,东汉时期正式结束,三国时期正式开始。第二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孙权229年称帝,定都建邺,国名“吴”,史称东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司马懿逐渐控制了曹魏后期的实权。公元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img]589704[/img]
对蜀汉来说,虽然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但诸葛亮和姜伟都多次北伐曹魏,即敢于与最强大的曹魏竞争。在此基础上,蜀汉的历史自然可以分为诸葛亮北伐和姜伟北伐两个阶段。所以,问题是诸葛亮和姜伟多次北伐曹魏,那么谁有更好的记录呢?
一
@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为帮助汉朝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对曹魏发动的五场战争。相应地,江维北伐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将军江维北伐曹魏的战争。据《三国志》记载,姜维在238-262年之间进行了11次北伐。连年战争,蜀汉国力过度消耗。从斩杀曹魏名将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无疑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img]589705[/img]
公元254年10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寇将军张毅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杀死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涛(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涛、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退。对于江维北伐来说,主要杀害曹魏的名将是徐质。徐质(?—254年),曾任讨蜀护军,颇有战功。
二
相应地,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了第二次北伐。尽管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未能攻占曹魏重镇陈仓。但诸葛亮撤军时,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杀王双。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汉大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合带兵救援。在这场战役中,蜀国李严不断运粮,导致诸葛亮退役。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追击蜀军到木门,被蜀军射杀,无功返回。
[img]589706[/img]
对张合来说,他不仅是曹魏五子良将中的佼佼者,也是刘备非常害怕的名将。@ 在笔者看来,诸葛亮除了著名将军张合带来的震撼,并不逊色于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杀害夏侯元。因此,笔者认为,从曹魏武将损失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北伐中原无疑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从曹魏的整体杀戮来看,虽然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也给曹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这并不比姜伟在桃西战役中取得的成就好。
三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魏燕和吴毅率领军队前往阳溪,遇到了曹魏后将军费瑶和雍州拉史郭淮的军队。两军会战,魏燕打破了费瑶和郭淮。再比如,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他也在与司马懿的对抗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而,无论如何,诸葛亮之前的北伐并没有给曹魏带来巨大的伤亡。相应地,姜伟在桃溪之战中打击了曹魏军队。
[img]589707[/img]
桃西之战是三国时期魏蜀两国在桃西之战。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魏国将军司马师病亡,弟弟司马昭执掌魏国朝政。蜀汉卫将军姜维得知这一消息后,督促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将军张翼等数万人与曹魏作战。桃西大破曹魏雍州刺史王经,杀魏军数万余人。作者认为,在桃西之战中,曹魏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代价,这无疑是对曹魏的严重打击。也就是说,曹丕篡汉自立后,桃西之战应该是曹魏损失最大的战役之一。
四
@ 对姜维来说,尽管桃西之战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然而,对于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褒贬不一,即姜维连年战斗,消耗了国力。即使在姜伟最后一次北伐中,廖华也建议姜伟休息军队,认为“军民不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闲人”,建议不要“强迫行动困难”。也就是说,姜维频繁北伐中原,导致蜀国国力损失惨重,也引起了廖华、诸葛瞻、张翼等蜀汉武将的反对。此外,姜伟北伐的两次失败都输给了魏将军邓艾。正是对姜伟的胜利,邓艾参加了魏灭蜀之战,在魏灭蜀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曹魏消灭蜀汉的最大英雄。
[img]589708[/img]
相应地,诸葛亮对北伐的评价相对较高。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却达到了进攻防御的效果,即通过积极的进攻,以避免强大的曹魏进攻蜀汉。在我看来,这也是诸葛亮的治国能力,促使蜀汉在北伐中原时恢复国力,避免军国主义的结果。与诸葛亮相比,姜伟并不是那么多才多艺,也就是说,他不能在北伐中原的同时提高蜀国的国力,这使得蜀汉在后期逐渐衰落,甚至被曹魏摧毁,成为三国第一个告别历史舞台的力量。
与江维北伐相比,诸葛亮北伐与江维北伐相比 两个人最大的成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