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漫长的历史,有许多政权出现了。为了记录这些政权的历史,还整理了包括史记在内的政权、《汉书》、二十四史,包括《明史》。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官方修正史。
[img]586052[/img]
然而,在历史上出现的政权中,为什么西夏作为10帝享国189年的政权,未能列入二十四史的行列?
毕竟西夏虽然短暂,但也发展出了一个极其绚丽的文明,也有自己的文字和信仰。
就文化属性而言,其实值得有一本属于西夏自己的史书。
但问题是,在西夏的政治属性下,西夏确实不符合单独编写历史的条件。
[img]586053[/img]
西夏的存在背景
大家想想,辽、金、宋三个朝代的史书,与西夏同时并存,都是元朝官修。
虽然当时这三个政权不断奋斗,但实际上除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外,在政治上也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
但另一方面,西夏虽然其历史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唐初,但在与辽、金、宋并存的时期。
其实是处于被辽、金、宋、蒙古等大佬包围的状态。
[img]586054[/img]
而且西夏土地相对贫瘠稀少,人口也不多。为了在这四面楚歌中发展,只能被迫放低姿态,以弟弟为己。
也就是说,西夏先后向宋、辽、金等政权鞠躬。毕竟,只有这样,西夏才能在强敌的包围下成为一个钉子户。
[img]586055[/img]
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夏最后被蒙古摧毁。
换句话说,西夏虽然建国,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却先后拜宋、辽、金等政权为宗主国。
从法律意义上讲,即附属国,没有独立意义。
这实际上相当于封建时期常见的“藩属国”。
所以大家都说,在汉朝、明朝、唐朝等一系列大佬所在的二十四史行列中,却突然出现了一个藩属国西夏,这像话吗?
《辽史》中元朝之会、其实这也是《金史》和《宋史》中选择半卷、一卷或两卷的篇幅来记录西夏的原因。
[img]586056[/img]
西夏文化底蕴不足
然后是西夏的文化底蕴。清末,两位历史学家张健和吴广成实际上为西夏汇编了历史书。
也就是《西夏纪事本末》和《西夏书事》两部史书。
然而,一方面,这两本史书不是官方的,而是作者的自发行为,记忆相对简单。《西夏纪事本末》只有36卷,仍然是“编年体”,相当于简史。
虽然《西夏书事》很复杂,但只有42卷。
[img]586057[/img]
毕竟,对于西夏来说,最大的统治领域不超过80万平方公里,虽然文化华丽,但发展时间仍然太短。
写一本动辄几百卷的史书,根本没有足够的底蕴。
就像《三国志》一样,虽然只记录了不到一百年的事情,却整合了65卷。
此外,此时的二十四史已经流传了一个多世纪,整体格局已经形成。显然,将西夏纳入二十四史更难成为二十五史。
189年西夏享国有10位皇帝 为什么西夏没有被列入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