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在相位工作了13年,精心协助年轻的仁宗皇帝赵真,接下来讲他的一些故事。
赵真即位时,只有12岁。刘(娥)太后在朝廷听政,掌握了实际权力。刘娥是一个非常强大和贪婪的人。在她丈夫宋真宗执政后期,她逐渐控制了朝廷的权力。当她到达仁宗时,她自然有最终决定权。她直到死才把权力交给皇帝。
[img]581892[/img]
北宋名相吕夷简
遇到这样一个强大的太后,作为首相吕毅很难做到。一方面,他应该与刘太后协调关系,妥善处理国家事务;另一方面,他应该联系一群朝廷大臣,试图平衡太后集团的力量,防止她“行武后的旧事”。他追求的是“小事讲感情,照顾太后脸”,但涉及国家大事讲原则,寸步不让。由于吕夷简战略深远,勤于政务,办事公道,“有吕后才,无吕后恶”的刘娥也信任和依赖他。
赵真的生母不是刘娥,而是李晨妃。在刘娥的刻意压制下,李晨妃直到去世才认出赵真的母子。李晨妃去世后,刘娥本打算按照一般的后妃礼仪埋葬,但吕毅简不同意,要求埋葬李氏,并提醒刘娥,如果太后想让刘氏家族将来好起来,她应该埋葬陈妃。这句话提醒了刘娥,并以一品之礼为李晨妃举行了葬礼,并用太后的衣服和水银棺材埋葬了她。
事实证明了吕夷简的远见卓识。刘娥死后,赵真亲政,立刻有人告诉他生母是李晨妃的事,并对刘娥说了很多坏话。天性仁孝的赵真很难过,以为自己没有保护好母亲,然后又对刘娥生气,下令包围刘娥娘家。吕夷简赶紧见面劝说:“太后虽然不是陛下的生母,但却对陛下有抚养的感情。陛下怎么能忘记这种恩情呢?一番话让赵真平静下来。
[img]581893[/img]
李宸妃
这时又有人造谣说李晨妃被毒害死了。赵真怒不可遏,让人开棺验尸,但打开棺材一看,李晨妃脸色如生,没有中毒迹象,而且还穿着太后的衣服。只有这样,赵真才消除了误会,下令解除对刘氏一门的包围,并下令训示朝廷上下,不再对刘太后垂幕的事妄加议论。到目前为止,一场朝廷灾难已经消除,有多少人的项上人头得以保全,吕夷简的良苦用心和远见卓识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吕夷简担任宰相13年,是宋朝开国以来仅次于赵普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他精心协助仁宗赵真,在治国理政、修身立德等方面提出了8条建议,对“千古仁君”赵真的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赵真非常信任和尊重吕夷简。当他生病时,他割下胡须给他,希望能帮助他治疗疾病。吕夷简病逝后,赵真泪流满面地叹了口气:“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img]581894[/img]
当然,有些人和皇帝有不同的看法。文坛领袖欧阳修看不起吕夷简,说他
“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被摧毁了。在他在位的那一天,他垄断了国权,威胁了中外,每个人都害怕。”这句话显然把吕夷简描述成了一个奸臣。一代著名大臣范仲淹也与吕夷简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当时,赵真想废除郭皇后,吕夷简支持,范仲淹强烈反对。最后,郭皇后被废除,范仲淹被贬。
根据封建伦理的主流观点,女王自然不能轻易放弃。放弃后的支持显然不符合大臣们的礼貌。就像现在一般不说服人们离婚一样,范仲淹显然代表了正义一方,吕夷简被一些人视为奸夫。事实上,郭皇后飞扬霸气,凶狠嫉妒成性,经常欺负赵真喜欢的一些妃子,有一次竟然误扇了赵真一巴掌。按照封建伦理标准,一国之母被废也有充分的理由。对范仲淹和吕夷简的对错进行评论显然是有偏见的。
吕夷简虽然因废后与范仲淹交恶,但他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后来西夏入侵,形势危急。吕夷简强烈向朝廷推荐范仲淹,使他重新任命。他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为巩固西北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范仲淹和吕夷简也说要和好。他们共同努力,确保国家安全。
[有吕后才,无吕后之恶]吕夷简,欧阳修却说他是奸臣?